字典

亊字的意思

亊
拼音shì
注音ㄕˋ
部首亅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单一
笔顺一丶ノフ一一丨统一码4E8A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ì(ㄕˋ)

⒈  古同“事”。

English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

亊(繁体字:亊)   拼音: shì  注音:ㄕˋ   异体字:

部首:亅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亊(0画)

简体部首:亅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一(卐) 彐”

繁体部首: 亅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安康,稳重,优雅之意   字体结构:单体

五笔:GUVH   仓颉:JFLN   郑码:DUXB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0007

统一码:4e8a   笔顺编号: 1435112   笔顺读写:横捺撇折横横竖   亊的笔顺 一丶ノフ一一丨

汉语大字典

[①][shì][《廣韻》鉏吏切,去志,崇。]亦作“亊1”。“叓1”的今字。“士2”的被通假字。
(1)官职。
(2)引申为职守、职权、责任。
(3)职业。
(4)事情,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现象。
(5)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6)特指对外族进行战争。
(7)事业;功业。
(8)才能。
(9)变故;事故。
(10)物件,东西。
(11)典故。
(12)景物;景致。
(13)侍奉;供奉。
(14)指养育。
(15)谓从师求学。
(16)谓出嫁。
(17)实践;从事。
(18)治理;任事。
(19)使用;役使。
(20)勤劳,劳苦。
(21)犹止,仅。
(22)量词。件。
(23)通“士”。[②][zì][《廣韻》側吏切,去志,莊。]亦作“亊1”。通“倳1”。通“剚1”。
(1)立置。
(2)插入,刺入。参见“事2刃”。

康熙字典

〔古文〕叓【唐韻】鉏吏切【集韻】【韻會】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又【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又【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又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又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又【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又【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又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又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又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说文解字

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鉏史切〖注〗叓,《玉篇》古文事字。文二 重一

(事)職也。㬪韵。職、記微也。古假借爲士字。鄭風曰。子不我思。豈無他事。毛曰。事、士也。今本依傳改經。又依經改傳。而此傳不可通矣。从史。省聲。鉏史切。一部。

()古文事。鍇曰。此則之不省。

英语翻译

affair, matter, business; to serve; accident, incid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