亣(繁体字:亣) 拼音: dà 注音:ㄉㄚˋ
部首:亠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4画 康熙字典:亣(4画)
简体部首:亠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4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丶 丌”
繁体部首: 亠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大气,财富,魅力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YJJ 仓颉:YLL 郑码:SND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30221
统一码:4ea3 笔顺编号: 4132 笔顺读写:捺横撇竖 亣的笔顺 丶一ノ丨
汉语大字典
[①][dà][《廣韻》徒蓋切,去泰,定。][《廣韻》唐佐切,去箇,定。]亦作“亣1”。亦作“夫3”。
(1)与“小”相对。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2)大小的程度。
(3)粗,形容条状物横剖面大。
(4)扩大;光大。
(5)尊重;重视。
(6)赞美;称扬。
(7)敬词。
(8)夸张;夸大。
(9)骄傲;自大。
(10)善;好。
(11)老,时间长。
(12)指年长的人或尊长。
(13)指排行第一。
(14)表示范围广。
(15)表示程度深。
(16)犹大率,大概。
(17)放在某些时令、时间前,表示强调。
(18)我国古代哲学术语。含义与“道”同。
(19)指大钱或大子儿。亦泛指钱。
(20)方言。爹,父亲。
(21)用以称伯父或叔父。[②][dài][《廣韻》徒蓋切,去泰,定。]亦作“亣2”。
(1)见“大2夫”、“大2王”等。
(2)通“待”。
(3)通“代”。世代。[③][tài][《集韻》他蓋切,去夳,透。]亦作“亣3”。“太1”的古字。
【唐韻】他達切,音闥。【說文長箋】原本亣,佗蓋切,與大字徒蓋切本作一字異傍,居上爲大,處下爲亣。徐氏謬讀蓋爲盇,
又改作佗達切,而歸之入聲,誤矣。
籒文亣,改古文。亦象人形。凡亣之屬皆从亣。
籒文大,改古文。亦象人形。凡亣之屬皆从亣。他達切
(亣)籒文。改古文。謂古文作、籒文乃改作也。本是一字。而凡字偏旁或从古、或从籒不一。許爲字書乃不得不析爲二部。猶人儿本一字、必析爲二部也。顧野王玉篇乃用隷法合二部爲一部。遂使古籒之分不可攷矣。亦象人形。亦者、亦古文也。象人形。此亦象人形。其字同、則其音同也。而大徐云徒葢切、他達切。分別殊誤。古去入不分。凡今去聲之字、古皆入聲。大讀入聲者、今惟有會稽大末縣。獨存古語耳。實則凡大皆可入。非古文去、籒文入之謂。凡之屬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