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
〈名〉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又并蒲、 衍、 首、 垣,以临 仁、 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 湘、 洪、 仁三江合。——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 仁
〈形〉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 仁
〈动〉
仁(繁体字:仁) 拼音: rén 注音:ㄖㄣˊ 异体字:忎忈
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4画 康熙字典:仁(4画)
简体部首:亻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4画 造字法:会意:从人、从二 可拆字为“亻 二”
繁体部首: 亻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爱、热心、温文尔雅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WFG 仓颉:OMM 郑码:NBD 中文电码:0088 区位码: 4042 四角号码: 21210
统一码:4ec1 笔顺编号: 3211 笔顺读写:撇竖横横 仁的笔顺 ノ丨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rén][《廣韻》如鄰切,平真,日。]“忈1”的今字。“忎1”的今字。
(1)仁爱;相亲。仁是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2)仁慈;厚道。
(3)行惠施利,以恩德济助。
(4)泛指仁德。
(5)有德者之称。指仁人。
(6)有德者之称。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长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亦称之为“仁”。
(7)思念;致思慕之心。
(8)保;养。
(9)用以比喻有滋养。
(10)谓痛痒相知,感觉灵敏。
(11)相通,相贯。
(12)果核或果壳最里头的部分,大都质软可食。
(13)指其他有甲壳物体中可吃的部分。
(14)今动物细胞核内之小体亦称仁,一名核点。亦称其它物体的中心部分。
(15)佛教徒对佛、罗汉的尊称。
(16)通“人”。
(17)通“夷”。
(18)姓。五代时有仁美。见《旧五代史·回鹘传》。
〔古文〕忎?【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人。【釋名】忍也。【易·乾卦】君子體仁,足以長人。【禮·禮運】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程顥曰】心如穀種。生之性,便是仁。
又【方書】手足痿?爲不仁。後漢班超妹昭,以兄老西域,請命超還漢土,上書云:兄年七十,兩手不仁。
又果核中實有生氣者亦曰仁。
又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歐陽修·送吳子京南歸詩】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顏回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六書正譌】元,从二从人。仁則从人从二。在天爲元,在人爲仁。人所以靈於萬物者,仁也。
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
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如鄰切〖注〗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从二。〖注〗忈rén,親,仁愛。
臣鉉等曰:仁者兼愛,故从二。
(仁)親也。見部曰:親者,密至也。从人二。㑹意。中庸曰:仁者,人也。注:人也讀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問之言。大射儀:揖以耦。注:言以者,耦之事成於此意相人耦也。聘禮:每曲揖。注:以相人耦爲敬也。公食大夫禮:賓入三揖。注:相人耦。詩匪風箋云:人偶能烹魚者,人偶能輔周道治民者。正義曰:人偶者,謂以人意尊偶之也。論語注:人偶同位人偶之辭。禮注云:人偶相與爲禮儀皆同也。按人耦猶言爾我親密之詞,獨則無耦,耦則相親,故其字从人二。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謂能行仁恩者人也。又曰:仁,人心也。謂仁乃是人之所以爲心也。與中庸語意皆不同。如鄰切。十二部。
(忎)古文仁,从千心作。从心。千聲也。
()古文仁,或从尸。按古文夷亦如此。
humaneness, benevolence, kindness
rén
①<形>仁爱;仁慈。《论语》:“~以为己住,不亦重乎?”
②<名>仁道;仁政。儒家主张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措施。《齐桓晋文之事》:“今王发政施~。”
③<名>果仁;果核中受外壳保护的部分。《颜氏家训•养生》:“邺中朝士有单服杏~枸杞黄精木车前,得益者甚多。”
一视同仁 、三仁 、上仁 、不仁 、不仁不义 、为仁不富 、为富不仁 、义浆仁粟 、于子仁 、井仁场 、交易不成仁义在 、亲仁 、亲仁善邻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仁丈 、仁不仁 、仁丹 、仁丹胡 、仁丹胡须 、仁义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仁义君子 、仁义礼智 、仁义道德 、仁之方 、仁之本 、仁乌 、仁事 、仁人 、仁人义士 、仁人之安宅也 、仁人之言其利博 、仁人君子 、仁人得饴以养疾侍老 、仁人志士 、仁人者送人以言 、仁仁 、仁仲 、仁伯 、仁体 、仁佛阁 、仁信 、仁儿 、仁兄 、仁公 、仁兽 、仁决 、仁则 、仁功侯 、仁勇 、仁化 、仁卉 、仁厚 、仁参 、仁友 、仁叔 、仁叟 、仁可与托孤 、仁可过义不可过
一视同仁 、不仁不义 、为仁不富 、为富不仁 、义浆仁粟 、亲仁善邻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仁义君子 、仁义道德 、仁人义士 、仁人君子 、仁人志士 、仁同一视 、仁心仁术 、仁心仁闻 、仁柔寡断 、仁民爱物 、仁浆义粟 、仁者能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至义尽 、仁言利博 、仁言利溥 、仗义行仁 、修仁行义 、假仁假义 、假仁假意 、内仁外义 、刑仁讲让 、发政施仁 、取义成仁 、含仁怀义 、大仁大义 、奉扬仁风 、妇人之仁 、宅心仁厚 、宽仁大度 、尸鸠之仁 、居仁由义 、履仁蹈义 、当仁不让 、志士仁人 、成仁取义 、施仁布德 、施仁布恩 、施仁布泽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杀身成仁 、槌仁提义 、止戈兴仁 、残忍不仁 、残暴不仁 、求仁得仁 、求生害仁 、沐仁浴义 、法外施仁 、深仁厚泽 、煦煦为仁 、积德累仁
《仁》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仁丹 、仁丹胡 、仁丹胡须 、仁义君子 、仁乌 、仁事 、仁人 、仁人义士 、仁人君子 、仁人志士 、仁仁 、仁体 、仁佛阁 、仁信 、仁兄 、仁公 、仁兽 、仁决 、仁勇 、仁化 、仁厚 、仁参 、仁同一视 、仁君 、仁和 、仁善 、仁圣 、仁境 、仁士 、仁声 、仁妻 、仁姑 、仁子 、仁孝 、仁宇 、仁宥 、仁宾 、仁寿 、仁寿宫 、仁寿木 、仁寿节 、仁寿镜 、仁庙 、仁弟 、仁弱 、仁强 、仁形 、仁德 、仁德堂 、仁心 、仁心仁术 、仁心仁闻 、仁恕 、仁恤 、仁恩 、仁恻 、仁悌 、仁悯 、仁惠 、仁懦 、仁方 、仁明 、仁智 、仁智乐 、仁智居 、仁智殿 、仁术 、仁朴 、仁果 、仁柔 、仁柔寡断 、仁民 、仁民爱物 、仁气 、仁泽 、仁洽 、仁浆义粟 、仁爱 、仁王 、仁瑞 、仁皇 、仁矜 、仁祠 、仁笃 、仁策 、仁羿 、仁者 、仁者不杀 、仁者乐山 、仁者必寿 、仁者能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育 、仁良 、仁草 、仁董 、仁言 、仁言利博 、仁言利溥 、仁誉 、仁让 、仁诲 、仁谊 、仁谨 、仁贤 、仁道 、仁鄙 、仁里 、仁闻 、仁隐 、仁频 、仁风 、仁鸟
《仁》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不仁不义 、不仁之器 、不仁起富 、义浆仁粟 、买卖不成仁义在 、交易不成仁义在 、亲仁善邻 、仁心仁术 、仁心仁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伯仁由我而死 、你不仁,我不义 、假仁假义 、假仁假意 、假仁纵敌 、内仁外义 、冈仁波齐峰 、同仁一视 、君仁臣直 、含仁怀义 、大仁大义 、大仁大勇 、奉扬仁风 、宅心仁厚 、宋教仁(1882-1913) 、宽仁大度 、居仁由义 、履仁蹈义 、康广仁(1867-1898) 、弘仁(1610-1664) 、当仁不让 、志士仁人 、怀仁堂 、成仁取义 、施仁布德 、施仁布恩 、智仁勇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朴仁老(1561-1642) 、李仁堂 、李仁堂(1930- ) 、李宗仁(1891-1969) 、杏仁饼 、果仁儿 、槌仁提义 、求仁得仁 、沐仁浴义 、没仁没义 、洪仁(1822-1864) 、深仁厚泽 、渐仁摩义 、米友仁(1074-1153) 、絶仁弃义 、绝仁弃义 、色仁行违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蒋仁(1743-1795) 、蔼然仁者 、薛仁贵 、薛仁贵(614-683) 、见仁见智 、蹈仁履义 、黄景仁(1749-1783)
《仁》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一视同仁 、三仁 、上仁 、不仁 、为富不仁 、亲仁 、仁仁 、仁者能仁 、伯仁 、体仁 、依仁 、修仁 、儿女仁 、养仁 、友仁 、发政施仁 、取义成仁 、同仁 、周仁 、咏仁 、垂仁 、妇人之仁 、安仁 、宋教仁 、宋襄之仁 、宽仁 、尸鸠之仁 、履仁 、强仁 、归仁 、当仁 、怀仁 、慈仁 、成仁 、戴仁 、掷安仁 、效仁 、敦仁 、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杀身成仁 、杏仁 、杖仁 、松仁 、果仁 、枣仁 、柔仁 、核仁 、桃仁 、梅仁 、残忍不仁 、残暴不仁 、残虐不仁 、求仁得仁 、求生害仁 、法外施仁 、洪仁 、淳仁 、温仁 、潘仁 、狼戾不仁 、瓜仁 、生仁 、畜仁 、痲痹不仁 、白仁 、皇仁 、眼仁 、瞳仁 、磏仁 、积仁 、积德累仁 、笃仁 、纯仁 、能仁 、脑瓜仁 、至仁 、舍身成仁 、花生仁 、苡仁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虾仁 、见智见仁 、观过知仁 、谦仁 、贞仁 、贤仁 、质仁 、贼仁 、蹈仁 、辅仁 、迈仁 、遗仁 、里仁 、闵仁 、隆仁 、鸿仁 、麻仁 、麻木不仁 、麻痹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