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养字的意思

养
拼音yǎng
注音一ㄤˇ
部首丷部
总笔画9画 结构上下
笔顺丶ノ一一一ノ丶ノ丨统一码517B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养(養)yǎng(一ㄤˇ)

⒈  抚育,供给生活品:养育。赡养。抚养。养家。

⒉  饲养动物,培植花草:养花。养殖。

⒊  生育,生小孩儿。

⒋  抚养的(非亲生的):养子。养父。养母。

⒌  教育,训练:培养。教养。

⒍  使身心得到滋补和休息:养病。养心。养性。休养。营养。养精蓄锐。

⒎  保护修补:养路。

汉英互译

give birth to、cultivate、foster、maintain、provide for、support

造字法

原为形声:从食、羊声

English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详细解释

yǎng

(1) ()

(2) [support;provide for]

。——《》。

。——《·

。——《·

。——《·

。——《·

。——《·

。——《·

。——·

(3) ();();()

(4) [raise]

。——《·

(5)

(6) [give birth to]

。——·

(7)

(8) [cultivate;foster]

。——《·》。:“。”

。——·

(9) ();();();()

(10) [convalesce;recuperate one's health]

。——·

。——·

(11) ()

(12) [nourish]

。——《·

(13) ()

(14) [cultivate and retain]。();();();();婿();(使)

(15) [store up]。()

(16) [hide]。()

(1) [adoptive;foster]。();()

(2) ”。 [itch;tickle]

。——《·》。:“。”

。——《·

养(繁体字:養)   拼音: yǎng  注音:一ㄤˇ   异体字:飬養䄅

部首:丷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养(15画)

简体部首:丷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原为形声:从食、羊声 可拆字为“羊(养) 丨”

繁体部首: 丷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土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放松、正身清心、神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UDYJ   仓颉:TOLL   郑码:UCND   中文电码:7402   区位码: 4988   四角号码: 80228

统一码:517b   笔顺编号: 431113432   笔顺读写:捺撇横横横撇捺撇竖   养的笔顺 丶ノ一一一ノ丶ノ丨

汉语大字典

[①][yǎng][《廣韻》餘兩切,上養,以。]亦作“羪1”。“养1”的繁体字。亦作“飬1”。
(1)供给人食物及生活所必需,使生活下去。
(2)生育。
(3)特指哺乳。
(4)扶育而非亲生的。
(5)饲养。
(6)种植;培植。
(7)指耕种。
(8)财用;生活所需。
(9)培养。
(10)指修养,涵养。
(11)教育;熏陶。
(12)保养;保持。
(13)医治;疗养。
(14)补养;使受补益。
(15)恣纵;助长。
(16)蓄;积。
(17)役使。
(18)攻取。
(19)取法。
(20)为探取。
(21)主持,执掌。
(22)指主持者,执掌者。
(23)欢乐。《广雅·释诂》:“養,樂也。”王念孙疏证:“《韓詩外傳》云:'聞其徵聲,使人樂養而好施。'《白虎通義》樂養作喜養……是養爲樂也。”《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既作長夜飲,豈顧乘日養。”张铣注:“養,樂也。”一说,久长。
(24)隐蔽。《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兄之行若不中道,則養之。”卢辩注:“養,猶隱之。”一说,为忧念。王聘珍解诂:“'養'讀若'中心養養',憂念也。”
(25)指为偷情而私藏异性通奸。
(26)即氧。化学元素之一。
(27)通“癢”。
(28)通“翔”。
(29)古邑名。春秋时楚地。在今河南沈丘东。
(30)姓。春秋楚有养由基。见《左传·宣公十二年》。[②][yàng][yǎng][《廣韻》餘亮切,去漾,以。]“养2”的繁体字。亦作“飬2”。
(1)(今读yǎng)奉养;事奉。
(2)引申为祭祀。参见“養2鬼”、“養2神”。
(3)古代役卒的通称。
(4)特指伙夫。
(5)培育木柴的山地。
(6)通“恙”。忧愁。
(7)通“羕”。久长。

康熙字典

〔古文〕䍩?【廣韻】餘兩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兩切,?音痒。【玉篇】育也,畜也,長也。【易·頤卦】觀頤,觀其所養也。 
又取也。【詩·周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傳】養,取也。 
又養養,憂貌。【詩·邶風】中心養養。【註】憂不定貌。 
又【博雅】養,使也。【公羊傳·宣十二年】厮役扈養。【註】艾草爲防者曰厮,汲水漿者曰役,養馬者曰扈,炊烹者曰養。
又【史記·儒林傳】兒寬常爲弟子都養。【註】都養,爲弟子造食也。 
又姓。養由基,見【左傳·成十六年】。養奮,見【孝子傳】。 
又與癢同。【荀子·正名篇】疾養凔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又【廣韻】【正韻】餘亮切【集韻】弋亮切,?音恙。【玉篇】供養也,下奉上也。【禮·月令】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註】謂凡恩命濫賜膳服,侈僭踰制者。 【說文】本作養。【字彙】省作?,附六畫,非。考證:〔【詩·周頌】於爍王師,遵養時晦。〕 謹照原文於爍改於鑠。

说文解字

供養也。从食羊聲。?:古文養。

供養也。从食羊聲。,古文養。余兩切

(養)供養也。今人分別上去,古無是也。羊聲。余㒳切。十部。

()古文養。

英语翻译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养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yǎng
①<动>生养;抚养。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男埋伏随百草。”
②<动>奉养;赡养。《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信陵君窃符救赵》:“独子无兄弟,归~。”
③<动>培养;保养。《病梅馆记》:“斫其正,~其旁条。”《庖丁解牛》:“得~生焉。”
④<动>饲养;豢养。《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之。”
⑤<名>养生的东西。《五蠹》:“不事力而~足。”
⑥<名>厨师。《公羊传•宣公十二年》:“厮役扈~死者数百人。”
【养养】忧虑不安的样子。
【养拙】犹守拙,指隐退不仕。

带"养"字的组词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丁养浩 、七子均养 、三养 、三釜养 、不逮养 、丐养 、丰养 、丽养 、义养 、乞养 、乞归养 、习养 、乡养 、乳养 、事养 、五供养 、井养 、人养 、人工养殖 、人工营养 、仁人得饴以养疾侍老 、仇养蒙 、以养 、以养伤身 、以副养农 、以恬养志斋 、以战养战 、任养 、休养 、休养所 、休养生息 、优养 、作养 、侍养 、供养 、保养 、保养品 、俭以养廉 、俭以养德 、俭可养廉 、修养 、修心养性 、修真养性 、修身养性 、修鳞养爪 、俵养 、储养 、僧养 、充养 、克养 、全养 、公养 、共养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养不大 、养世 、养中 、养乏

带"养"字的成语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以养伤身 、以战养战 、休养生息 、俭以养廉 、俭以养德 、俭可养廉 、修心养性 、修真养性 、修身养性 、修鳞养爪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威蓄锐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养家活口 、养家糊口 、养尊处优 、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养晦韬光 、养生丧死 、养生之道 、养生送死 、养生送终 、养痈成患 、养痈致患 、养痈贻患 、养痈遗患 、养精畜锐 、养精蓄锐 、养老送终 、养虎为患 、养虎伤身 、养虎留患 、养虎自啮 、养虎自残 、养虎自毙 、养虎自贻灾 、养虎自遗患 、养虎自齧 、养虎贻患 、养虎遗患 、养虺成蛇 、养贤纳士 、养锐蓄威 、养音九皋 、养鹰飏去 、变醨养瘠 、圈牢养物 、姑息养奸 、娇生惯养 、存心养性

《养》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养不大 、养世 、养中 、养乏 、养乐 、养乘 、养乱 、养交 、养产 、养亲 、养人 、养仁 、养仇 、养仙 、养众 、养伤 、养体 、养佼 、养使 、养信 、养儿 、养儿代老,积谷防饥 、养儿待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全 、养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养养 、养内 、养军 、养军千日,用军一时 、养军千日,用在一时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养分 、养力 、养劲 、养劳 、养势 、养勇 、养募 、养化 、养卒 、养卫 、养原 、养发 、养叔 、养口 、养名 、养命 、养和 、养善 、养器 、养地 、养堂 、养士 、养备 、养夜 、养女 、养女婿 、养女子 、养女调妇 、养奸 、养威 、养威蓄鋭 、养威蓄锐 、养娘 、养媳 、养媳妇 、养子 、养子女 、养子防老,积谷防饥 、养孤 、养安 、养完 、养家 、养家人 、养家儿 、养家活口 、养家糊口 、养家缘 、养寇 、养导 、养寿 、养尊 、养尊处优 、养就 、养己 、养幼 、养廉 、养廉地 、养廉银 、养强 、养形 、养徒 、养德 、养心 、养志 、养忠 、养怡 、养性 、养恤 、养恩 、养恬 、养息 、养患 、养情 、养愁 、养成 、养成工 、养才 、养抚 、养护 、养拙 、养操 、养政 、养敌 、养料 、养日 、养晦 、养晦韬光 、养智 、养望 、养机 、养杀 、养材 、养欲 、养正 、养殃 、养殖 、养殖场 、养母 、养毓 、养民 、养气 、养水 、养求 、养汉 、养汞 、养汞调铅 、养治 、养法 、养活 、养济 、养济院 、养浩 、养淡 、养温院 、养源 、养火 、养炼 、养父 、养父母 、养爷 、养牛 、养牧 、养物 、养理 、养生 、养生丧死 、养生主 、养生之道 、养生家 、养生术 、养生送死 、养生送终 、养甥 、养由 、养畜 、养略 、养疗 、养疮 、养疴 、养疾 、养病 、养病坊 、养病院 、养痈 、养痈成患 、养痈畜疽 、养痈贻患 、养痈遗患 、养瘦马 、养癕 、养癿 、养目 、养相体 、养真 、养知 、养神 、养神芝 、养祸 、养福 、养禾 、养禾天 、养种 、养稚 、养空 、养粹 、养精 、养精蓄鋭 、养精蓄锐 、养素 、养给 、养羞 、养羽 、养老 、养老乞言 、养老保险 、养老堂 、养老女 、养老礼 、养老送终 、养老金 、养老院 、养老马 、养耆 、养耳 、养肚皮 、养育 、养胆 、养胎 、养膳 、养色 、养艳 、养艾 、养花天 、养苗 、养茶 、养蒙 、养蓄 、养蕃 、养虎伤身 、养虎留患 、养虎自啮 、养虎自残 、养虎自毙 、养虎自贻灾 、养虎自遗患 、养虎自齧 、养虎贻患 、养虎遗患 、养虚 、养虺成蛇 、养衰 、养视 、养象所 、养财 、养贤 、养贤务 、养贤纳士 、养赡 、养赢 、养路 、养身 、养身父母 、养道 、养金 、养鋭 、养鋭蓄威 、养锐蓄威 、养长 、养闲 、养静 、养非 、养音九皋 、养颐 、养食 、养饲 、养馆 、养高 、养鬼 、养魂 、养魄 、养鸡乡 、养鹰扬去 、养鹰飏去 、养龄

《养》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个人储蓄积累养老保险 、井养不穷 、以养伤身 、以副养农 、休养所 、休养生息 、俭以养廉 、俭以养德 、俭可养廉 、修心养性 、修真养性 、修鳞养爪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厨养臣 、变醨养瘠 、各养的各疼 、圈牢养物 、培养基 、姑息养奸 、存心养性 、安养院 、富营养化 、居移气,养移体 、张养浩(1270-1329) 、怡志养神 、怡性养神 、怡情养性 、恩养钱 、抱鸡养竹 、持禄养交 、持禄养身 、教养员 、斗鸡养狗 、木鸡养到 、海涂养殖 、淡水养殖 、滋养品 、狗养的 、独养子 、畜妻养子 、疗养所 、疗养院 、私养钱 、移气养体 、童养媳 、童养媳妇 、胎养谷 、营养级 、营养钵 、蒙以养正 、蓄精养鋭 、蓄精养锐 、蓄锐养威 、薄养厚葬 、送死养生 、遵养待时 、遵养时晦 、遵养晦时 、遵时养晦 、郁养强孰 、陶情养性 、韬光养晦 、颐养天年 、颐养精神 、颐性养寿 、颐神养寿 、颐神养性 、颐神养气 、颐精养神 、饰非养过 、饲养员

《养》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三养 、三釜养 、不逮养 、丐养 、丰养 、丽养 、义养 、乞归养 、习养 、乡养 、乳养 、井养 、任养 、休养 、优养 、作养 、侍养 、供养 、便养 、保养 、修养 、俵养 、储养 、充养 、全养 、公养 、共养 、养养 、内养 、函养 、刍养 、利养 、包养 、医养 、卫养 、厚养 、厮养 、发养 、名闻利养 、含养 、告养 、告终养 、周养 、哺养 、啖养 、啬养 、喂养 、圈养 、培养 、壅养 、天养 、失养 、奉养 、奚养 、委托培养 、娇养 、娇生惯养 、子养 、字养 、存养 、孝养 、孳养 、安养 、官养 、定向培养 、客养 、宣养 、家养 、容养 、寄养 、导养 、将养 、尊养 、就养 、展养 、廻养 、弃养 、引养 、弟子都养 、归养 、役养 、待养 、怜养 、怡养 、恤养 、恩养 、恬养 、恭养 、息养 、惠养 、扈养 、托养 、扶养 、技养 、抚养 、护养 、抱养 、拊养 、持养 、挟养 、携养 、摄养 、收养 、放养 、斯养 、晦养 、服养 、极养 、树养 、歇养 、母养 、毓养 、治养 、泼丢泼养 、涵养 、港养 、滋养 、濡养 、灶下养 、灶养 、炊养 、炼养 、烟云供养 、焘养 、煦养 、燕养 、爱养 、牧养 、犬马之养 、独善自养 、理养 、甘养 、生养 、生聚教养 、留养 、畜养 、疗养 、疾养 、监门之养 、盘养 、盛养 、看养 、瞻养 、祭养 、禄养 、秣养 、穑养 、童养 、竹养 、笼养 、素养 、繁养 、终养 、给养 、绥养 、继养 、罔养 、育养 、胎养 、腆养 、自养 、至养 、致养 、色养 、节养 、荣养 、营养 、葆养 、蒙养 、蓄养 、补养 、覆养 、訾养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诱养 、课养 、调养 、谋养 、谨养 、豢养 、貕养 、负养 、资养 、赡养 、走养 、趒养 、辅养 、过养 、迎养 、违养 、追养 、逮养 、道养 、道德修养 、遵养 、邃养 、都养 、长养 、陔养 、陶养 、露养 、静养 、鞠养 、韬养 、顺养 、顾养 、预养 、颐养 、食养 、饲养 、馈养 、香花供养 、驯养 、骄生惯养 、鼎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