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2) 同本义 [knife;soldier's sword;sabre]
(4) 泛指用来斩、割、切、削、砍、铡的工具 [knife]
(5) 又如:刀锯(古代的刑具。割刑用刀,刖刑用锯);刀环(刀头的环);刀墨(古黥刑。先用刀在额头上刻划,然后再染上墨);刀斧手(刽子手;又指持刀拿斧、准备捉拿后杀人的军士)
(6) 形状像刀的东西 [sth.shaped like a knife]。如:冰刀;刀圭(指古代量取药物的小匙)
(7) 即刀币 [knife money],中国的一种古钱币,其形如刀
及金刀龟贝。——《汉书·食货志》。注:“谓钱币也。利于刀”。注:“名钱为刀者,以其利于民也。”
(8) 又如:刀儿(古代钱币的通称。因其形状如刀,故有此称)
(10) 姓
◎ 刀
〈量〉
刀(繁体字:刀) 拼音: dāo 注音:ㄉㄠ 异体字:刂釖刁
部首:刀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2画 康熙字典:刀(2画)
简体部首:刀部 部外笔画:0画 总笔画:2画 造字法:象形 可拆字为“乙(刀) 丿”
繁体部首: 刀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博学多才,财富,敏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VNT 仓颉:SH 郑码:YD 中文电码:0430 区位码: 2122 四角号码: 17220
统一码:5200 笔顺编号: 53 笔顺读写:折撇 刀的笔顺 フノ
汉语大字典
[①][dāo][《廣韻》都牢切,平豪,端。]亦作“釖1”。
(1)兵器名。
(2)泛指屠宰、砍削、切割用的工具。
(3)形状象刀的东西。
(4)剖析;宰杀。
(5)古代钱币名。以青铜制成,主要流行于战国时代的齐、燕、赵三国。分齐莒刀、尖首刀、明刀、钝首刀等种类,其上铸有文字。秦时废;西汉末,王莽一度仿制,旋废。
(6)通“舠”。小船。
(7)通“魛”。鱼名。
(8)通“刁”。参见“刀刀”、“刀斗”。
(9)量词。纸张的计量单位。通常以一百张为一刀。
(10)姓。汉有刀间。见《汉书·货殖传》。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亦有此姓。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到平聲。【說文】兵也。象形。【徐曰】象刀背與刃也。【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玉篇】所以割也。【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前漢·食貨志】利於刀。【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朱註】小船曰刀。【正韻】小船形如刀。
兵也。象形。凡刀之屬皆从刀。
兵也。象形。凡刀之屬皆从刀。都牢切
(刀)兵也。刀者、兵之一也。衞風假借爲字。象形。都牢切。二部。凡刀之屬皆从刀。
knife; old coin; measure
dāo
①<名>古代兵器。《琵琶行》:“铁骑突出~枪鸣。”《大铁椎传》:“一贼提~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②<名>泛指切割斩削的利器。《庖丁解牛》:“良庖岁更~,割也。”《狼》:“屠暴起,以~劈狼首,又数~毙之。”
一刀 、一刀一割 、一刀一枪 、一刀两断 、一刀两段 、一刀切 、七圣刀 、万剐千刀 、三停刀 、三刀 、三刀梦 、三尖两刃刀 、三把刀 、上刀山 、东洋刀 、两刀论法 、两火一刀 、两肋插刀 、两面三刀 、临阵磨刀 、主刀 、书刀 、买犊卖刀 、二把刀 、交刀 、交股刀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代人捉刀 、仪刀 、伐性刀 、作刀 、佩刀 、侧刀 、保险刀 、借刀杀人 、倩人捉刀 、倭刀 、偃月刀 、八刀 、关刀 、兵刀 、军刀 、冰刀 、凶刀 、刀上蜜 、刀下留人 、刀丛 、刀人 、刀仗 、刀伤 、刀俎 、刀俎余生 、刀光 、刀光剑影 、刀光血影 、刀兵 、刀具 、刀几 、刀刀
一刀两断 、一刀两段 、一刀切 、两肋插刀 、两面三刀 、临阵磨刀 、买犊卖刀 、二把刀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代人捉刀 、借刀杀人 、倩人捉刀 、刀下留人 、刀俎余生 、刀光剑影 、刀光血影 、刀刀见血 、刀头剑首 、刀头燕尾 、刀头舔蜜 、刀子嘴豆腐心 、刀山剑林 、刀山剑树 、刀山火海 、刀枪不入 、刀枪入库 、刀枪剑戟 、刀笔之吏 、刀耕火种 、刀耕火耘 、刀耕火耨 、刀过竹解 、刀锯斧钺 、刀锯鼎镬 、利傍倚刀 、剑树刀山 、割鸡焉用牛刀 、千刀万剁 、千刀万剐 、单刀直入 、单刀赴会 、卖刀买犊 、卖犊买刀 、吞刀刮肠 、吞刀吐火 、善刀而藏 、大刀阔斧 、大马金刀 、宝刀不老 、宝刀未老 、封刀挂剑 、小试牛刀 、床头捉刀人 、弓弩上弦,刀剑出鞘 、弓折刀尽 、心如刀剉 、心如刀割 、心如刀搅 、心如刀绞 、心如刀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