勺(繁体字:勺) 拼音: sháo 注音:ㄕㄠˊ 异体字:杓汋的酌
部首:勹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3画 康熙字典:勺(3画)
简体部首:勹部 部外笔画:1画 总笔画:3画 造字法:象形 可拆字为“勹(勺) 丶”
繁体部首: 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内敛,魅力,成功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QYI 仓颉:PI 郑码:RYS 中文电码:0541 区位码: 4155 四角号码: 27320
统一码:52fa 笔顺编号: 354 笔顺读写:撇折捺 勺的笔顺 ノフ丶
汉语大字典
[①][sháo][《廣韻》市若切,入藥,禪。]
(1)舀东西的用具,有柄。古代多用以从樽中舀酒。
(2)容量单位名。历代不同。
(3)今为市勺的简称,一市勺为百分之一市升。
(4)量词。一般物量名。
(5)形容少量、细微。
(6)同“芍”。参见“勺藥”。
(7)通“趙”。[②][zhuó][《廣韻》之若切,入藥,章。]
(1)古代乐舞名,相传为周公所作。
(2)古乐器。即籥。似笛而短小,可执之以舞。
(3)通“酌”。舀取。
(4)通“酌”。调和。《文选·宋玉〈招魂〉》:“瑶漿蜜勺,實羽觴些。”刘良注:“勺,和也。”一说勺为沾。《楚辞》王逸注:“勺,沾也……言食已,復有玉漿以蜜沾之。”参见“勺2藥”。
(5)通“酌”。取法。
(6)通“灼”。参见“勺2”。
【唐韻】之灼切【集韻】【韻會】【正韻】職略切,?音灼。【說文】挹取也。象形,中有實。【徐曰】按禮記,一勺水之多,言少也。
又【廣韻】周公樂名。【儀禮·燕禮】若舞則勺。【註】勺,頌篇告成,大武之樂歌也。【前漢·禮樂志】周公作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集韻】或作汋。
又通作酌。【前漢·禮樂志郊祀歌】勺椒漿。【註】師古曰:勺,讀曰酌。
又【唐韻】市若切【集韻】實若切【韻會】是若切【正韻】裳灼切,?音芍。【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爲飮器,勺一升。【註】勺,尊升也。【儀禮·士冠禮】勺觶角柶。【註】勺,所以㪺酒也。【玉篇】亦作杓。
又【韻會】長勺,魯地名。勺字原刻从一不从丶。
挹取也。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凡勺之屬皆从勺。
挹取也。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凡勺之屬皆从勺。之若切
(勺)枓也。二字依玄應書卷四補。木部枓下云勺也。此云勺、枓也。是爲轉注。考老之例也。考工記。勺一升。注曰。勺、尊斗也。斗同枓。謂挹以注於尊之枓也。士冠禮注亦云。尊斗、所以酒也。今皆譌尊升。不可通矣。詩。酌以大斗。毛云。長三尺。謂其柄。所㠯挹取也。所以二字依息夫躳傳顏注補顏之訓詁多取諸許也。挹者、抒也。勺是器名。挹取者、其用也。刪所以、則體用溷矣。象形。中有實。與包同意。外象其哆口、有柄之形。中一象有所盛也。與包同意、謂包象人褢子。勺象器盛酒漿。其意一也。李陽冰曰。勺从?裹之?。失之。勺象張口。豈同弇口哉。此字當依考工記上灼反、中庸市若反、篇、韵時灼市若切。大徐之若切。非也。今俗語猶時灼切。二部。俗作杓。凡勺之屬皆从勺。
spoon, ladle; unit of volume
一勺烩 、勺口 、勺口儿 、勺子 、勺水 、勺水一脔 、勺状软骨 、勺药 、勺铎 、勺饮 、匏勺 、升勺 、卓勺 、后脑勺 、后脑勺子 、市勺 、掌勺 、掌勺儿 、斟勺 、杯勺 、汤勺 、涓勺 、涔勺 、漏勺 、炒勺 、瓢勺 、疏勺 、箫勺 、耳挖勺 、舞勺 、蒲勺 、蠡勺 、觞勺 、长勺 、长勺之战 、饭勺 、马勺 、马勺子 、龙勺
勺水一脔
《勺》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勺 、勺口 、勺口儿 、勺子 、勺水 、勺水一脔 、勺状软骨 、勺药 、勺铎 、勺饮
《勺》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一勺烩 、后脑勺儿 、后脑勺子 、掌勺儿 、长勺之战 、马勺子
《勺》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勺 、匏勺 、升勺 、卓勺 、后脑勺 、圭勺 、市勺 、掌勺 、斟勺 、杯勺 、汤勺 、涓勺 、涔勺 、漏勺 、炒勺 、瓢勺 、疏勺 、箫勺 、翆勺 、耳挖勺 、舞勺 、蒲勺 、蠡勺 、觞勺 、长勺 、马勺 、龙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