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繁体字:呈) 拼音: chéng 注音:ㄔㄥˊ 异体字:狂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呈(7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 可拆字为“口 王”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外向、活泼、多才多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KGF 仓颉:RHG 郑码:JCVV 中文电码:0701 区位码: 1942 四角号码: 60104
统一码:5448 笔顺编号: 2511121 笔顺读写:竖折横横横竖横 呈的笔顺 丨フ一一一丨一
汉语大字典
[①][chéng][《廣韻》直貞切,平清,澄。]
(1)显现;显露。
(2)送上,呈报。
(3)旧时的上行文书。
(4)控告。
(5)通“程”。限额。
(6)通“程”。准则,法则。
(7)用同“承”。参见“呈頭”。
(8)姓。《古今印薮》有呈绅。[②][chéng][《廣韻》直正切,去勁,澄。]自衒。参见“呈2身”。[③][chěng][《集韻》丑郢切,上静,徹。]通“逞1”。恣意。
【唐韻】直貞切【集韻】馳貞切【韻會】馳成切,?音程。【說文】平也。从口?聲。
又【玉篇】解也。
又【廣韻】示也,見也。【正韻】露也。
又姓。【正字通】古今印藪有呈紳。
又與程通。【史記·秦始皇紀】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又【廣韻】【集韻】?直正切,音鄭。【廣韻】自媒衒。【唐書·韋澳傳】恐無呈身御史。
又【集韻】丑郢切,音騁。與逞同,通也。一曰快也。【集韻】㞷古作呈。註詳屮部四畫。
又【字彙補】古文狂字。註詳犬部四畫。 【郭氏正誤】呈,从王从口。與呈字異。呈字从?。
平也。从口壬聲。
平也。从口聲。直貞切
(呈)平也。今義云示也。見也。从口。壬聲。直貞切。十一部。壬之言挺也。故訓平。
submit, show; appear; petition
chéng
①<动>呈现;显现。《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袅娜之姿。”
②<动>恭敬地送上;呈送。《左忠毅公逸事》:“公瞿然注视。~卷,即面署第一。”《谭嗣同》:“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书之中而已。”
③<名>下对上的一种公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合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
【呈露】显露。曹植《洛神赋》:“延颈秀项,皓质~。”
【呈形】显露形象。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方足圆首,含气~。”
【呈艺】献技。
【呈政】拿作品请人指教。
中呈 、书呈 、传呈 、供呈 、保呈 、公呈 、具呈 、呈上 、呈交 、呈华 、呈卷 、呈告 、呈味 、呈堂 、呈头 、呈奇 、呈子 、呈应 、呈形 、呈报 、呈拽 、呈控 、呈政 、呈文 、呈明 、呈显 、呈本 、呈样 、呈案 、呈正 、呈状 、呈献 、呈现 、呈瑞 、呈生 、呈示 、呈祥 、呈禀 、呈稿 、呈纳 、呈纸 、呈缴本 、呈臆 、呈艺 、呈表 、呈见 、呈览 、呈诉 、呈词 、呈试 、呈询 、呈详 、呈请 、呈质 、呈身 、呈辞 、呈进 、呈送 、呈递 、呈阅
弄巧呈乖 、逞娇呈美 、遇难呈祥 、麟趾呈祥 、龙凤呈祥
《呈》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呈上 、呈交 、呈华 、呈卷 、呈告 、呈味 、呈堂 、呈头 、呈奇 、呈子 、呈应 、呈形 、呈报 、呈拽 、呈控 、呈政 、呈教 、呈文 、呈明 、呈显 、呈本 、呈样 、呈案 、呈正 、呈状 、呈献 、呈现 、呈瑞 、呈生 、呈示 、呈祥 、呈禀 、呈稿 、呈纳 、呈纸 、呈臆 、呈艺 、呈表 、呈见 、呈览 、呈诉 、呈词 、呈试 、呈询 、呈详 、呈请 、呈质 、呈身 、呈辞 、呈进 、呈送 、呈递 、呈阅 、呈露 、呈面 、呈验
《呈》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外呈答 、弄巧呈乖 、讲呈说告 、谘呈官 、逞娇呈美 、遇难呈祥 、麟趾呈祥 、龙凤呈祥
《呈》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中呈 、书呈 、供呈 、保呈 、公呈 、具呈 、员呈 、咨呈 、奉呈 、奏呈 、报呈 、施呈 、旅呈 、旬呈 、条呈 、标呈 、点呈 、牒呈 、状呈 、献呈 、申呈 、病呈 、禀呈 、签呈 、纷呈 、肃呈 、袖呈 、解呈 、议呈 、诉呈 、谨呈 、辞呈 、进呈 、送呈 、递呈 、通呈 、铺呈 、附呈 、面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