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唾字的意思

唾
拼音tuò
注音ㄊㄨㄛˋ
部首口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丨フ一ノ一丨一丨丨一一统一码553E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uò(ㄊㄨㄛˋ)

⒈  口腔里的消化液:唾液。唾涎。唾沫。

⒉  啐,从嘴里吐出来:唾弃(吐唾沫表示轻视、鄙弃)。唾骂。唾手可得。唾面自干。

汉英互译

saliva、spit、spittle

造字法

形声:从口、垂声

English

spit, spit on; saliva

唾(繁体字:唾)   拼音: tuò  注音:ㄊㄨㄛˋ   异体字:

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唾(11画)

简体部首:口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口、垂声 可拆字为“口 垂”

繁体部首: 口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阳光,儒雅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KTGF   仓颉:RHJM   郑码:JMEB   中文电码:0790   区位码: 4557   四角号码: 62015

统一码:553e   笔顺编号: 25131212211   笔顺读写:竖折横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唾的笔顺 丨フ一ノ一丨一丨丨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tuò][《廣韻》湯卧切,去過,透。]亦作“涶2”。
(1)口液,唾沫。
(2)吐唾沫。表示鄙弃。
(3)吐,呕吐。
(4)比喻谈吐,吟咏。

康熙字典

【唐韻】湯臥切【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毻。【說文】口液也。【禮·曲禮】讓食不唾。
又【內則】不敢唾洟。【左傳·僖三十三年】不顧而唾。 【說文】本作?。或作涶【廣韻】作涶。涶字作水?。考證:〔【左傳·僖二十三年】不顧而唾。〕 謹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三年。

说文解字

口液也。从口?聲。涶:唾或从水。

口液也。从口聲。涶,唾或从水。湯臥切

(唾)口液也。曲禮。讓食不唾。內則。不敢唾洟。从口。聲。湯臥切。十七部。

(涶)唾或从水。

英语翻译

spit, spit on; saliva

唾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tuò
①<名>口液;唾沫。杜甫《醉歌行》:“汝身已见,~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②<动>吐唾沫。《战国策•赵策四》:“老妇必~其面。”
③<动>吐出。《礼记•曲礼上》:“让食不~。”【引】轻视;鄙弃。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弃如粪丸。”
【唾手】比喻极易办到。

带"唾"字的组词

一唾 、不顾而唾 、交唾 、交詈聚唾 、仰面唾天 、余唾 、击唾壶 、击碎唾壶 、击缺唾壶 、口唾 、向天而唾 、咳唾 、咳唾成珠 、咳珠唾玉 、咽唾 、唾井 、唾余 、唾取 、唾吐 、唾哕 、唾地成文 、唾壶 、唾壶击碎 、唾壶击缺 、唾壶敲缺 、唾弃 、唾手 、唾手可取 、唾手可得 、唾手而得 、唾掌 、唾斥 、唾棄 、唾沫 、唾沫星 、唾沫星子 、唾洟 、唾津 、唾涎 、唾涕 、唾液 、唾液腺 、唾玉 、唾盂 、唾绒 、唾耳 、唾背 、唾脠 、唾腺 、唾视 、唾辱 、唾面 、唾面自乾 、唾面自干 、唾骂 、喷唾成珠 、噀唾 、宝唾 、弃唾 、拾人唾余

带"唾"字的成语

交詈聚唾 、仰面唾天 、击碎唾壶 、向天而唾 、咳唾成珠 、咳珠唾玉 、唾地成文 、唾壶击碎 、唾壶击缺 、唾壶敲缺 、唾手可取 、唾手可得 、唾手而得 、唾面自干 、喷唾成珠 、拾人唾余 、拾人唾涕 、拾人涕唾 、珠玑咳唾 、银钩玉唾

《唾》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唾井 、唾余 、唾取 、唾吐 、唾哕 、唾地成文 、唾壶 、唾壶击碎 、唾壶击缺 、唾壶敲缺 、唾弃 、唾手 、唾手可取 、唾手可得 、唾手而得 、唾掌 、唾斥 、唾沫 、唾沫星 、唾洟 、唾津 、唾涎 、唾涕 、唾液 、唾液腺 、唾玉 、唾盂 、唾绒 、唾耳 、唾背 、唾脠 、唾腺 、唾视 、唾辱 、唾面 、唾面自干 、唾骂

《唾》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仰面唾天 、击唾壶 、击碎唾壶 、击缺唾壶 、咳唾成珠 、咳珠唾玉 、喷唾成珠 、拾人唾余 、拾人唾涕 、拾唾余 、欬唾成珠 、玉唾壶 、费唾沫

《唾》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一唾 、不顾而唾 、交唾 、交詈聚唾 、余唾 、口唾 、向天而唾 、咳唾 、咽唾 、噀唾 、宝唾 、弃唾 、拾人涕唾 、拾余唾 、欬唾 、止唾 、津唾 、涎唾 、涕唾 、玉唾 、珠唾 、珠玑咳唾 、衉唾 、謦唾 、银钩玉唾 、雾唾 、馋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