圡(繁体字:圡) 拼音: tǔ
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 1画 总笔画:4画 康熙字典:圡(3画)
简体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1画 总笔画:4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土 丶”
繁体部首: 土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阳刚,独立,敏锐之意 字体结构:左包围
五笔:FYI 仓颉:GI 郑码:BSVV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0103
统一码:5721 笔顺编号: 1214 笔顺读写:横竖横捺 圡的笔顺 一丨一丶
汉语大字典
[①][tǔ][《廣韻》他魯切,上姥,透。]亦作“圡1”。
(1)土壤;泥土。
(2)田地;土地。
(3)尘土。
(4)国土;领土。
(5)指地方;地区。
(6)乡土;故乡。
(7)指土著。
(8)指社神;地神。
(9)堤。
(10)度;测量。
(11)烟土,未经熬制的鸦片。
(12)本地的;地方性的。
(13)区别于“洋”。多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设备、产品和其他各种事物及人员等。
(14)土官,又称“土司”。元、明、清时期于西北、西南地区设置的由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官职。
(15)不合潮流;不开通。
(16)五行之一。
(17)八音之一。
(18)姓。清有土国宝。[②][dù][《廣韻》徒古切,上姥,定。]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韓詩》作杜,義同。《方言》云:'東齊謂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2)通“杜”。古水名。[③][chǎ][《集韻》丑下切,上馬,徹。]见“土3苴”。[④][tú][《字彙補》同都切]《字彙补·土部》:“土門,北方之族也。”参见“土4門”。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吐上聲。五行之一。【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音杜。【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
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屬皆从土。它魯切
(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吐土㬪韵。釋名曰。土、吐也。吐萬物也。象地之上、地之中。上各本作下。誤。今依韵會正。地之上、謂平土面者也。土二橫當齊長。士字則上十下一。上橫直之長相等。而下橫可隨意。今俗以下長爲土字。下短爲士字。絕無理。丨、物出形也。此所謂引而上行讀若?也。合二字象形爲會意。它魯切。廣韵引文字指歸曰。無㸃。按文字指歸葢以無㸃者它魯切。有㸃者徒古切。田地主也。釋氏書國土必讀如杜是也。五部。凡土之屬皆从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