夓(繁体字:夓) 拼音: xià 注音:ㄒ一ㄚˋ
部首:夂部 部外笔画: 15画 总笔画:18画 康熙字典:夓(0画)
简体部首:夂部 部外笔画:15画 总笔画:18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臼() 夂”
繁体部首: 夂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优雅,博学多才,独之意 字体结构:上中下
五笔:VDHT 仓颉:HCHE 郑码:NBOR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77407
统一码:5913 笔顺编号: 132511135151134354 笔顺读写:横撇竖折横横横撇折横折横横撇捺撇折捺 夓的笔顺 一ノ丨フ一一一ノフ一フ一一ノ丶ノフ丶
汉语大字典
[①][xià][《廣韻》胡雅切,上馬,匣。]“夓1”的今字。“昰2”的今字。
(1)大。
(2)大屋;大殿。
(3)五色。
(4)古代汉民族自称,也称华夏、诸夏。
(5)指中夏,中原地区。
(6)禹乐名。
(7)泛指大乐歌。
(8)舞名。文舞。
(9)水名。夏水。传说此水冬竭夏流,故名。故道从湖北省沙市东南分长江水东出,流经今监利县北,折东北至沔阳县治附近入汉水。
(10)水名。汉水的别称。
(11)佛教语。僧徒称年为夏。
(12)朝代名,即夏后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禹子启所创立的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
(13)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也称大夏。建都统万城(今陕西省横山西北)。
(14)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于公元618年自立为王,国号夏。初建都乐寿(今河北省献县),次年迁洛州(今河北省永年东南)。
(15)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北宋仁宗时,党项羌贵族赵元昊所建。史称西夏,亦简称夏。建都兴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东南)。
(16)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元末明玉珍所建。都重庆。
(17)姓。[②][xià][《廣韻》胡駕切,去禡,匣。]“夓2”的今字。夏季。四季的第二季。阴历四月至六月。[③][jiǎ][《集韻》舉下切,上馬,見。]“夓3”的今字。木名。亦作“檟”、“榎”。参见“夏3楚”。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兩手;夊,兩足也。?:古文夏。
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
,兩手;夊,兩足也。
,古文夏。胡雅切
(夏)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从夊,从頁,从臼。臼,㒳手。夊,㒳足也。胡雅切。古音在五部。
()古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