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 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the supreme Being]
(3) 又
(4) 又如: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6) 又如: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8) 帝国主义的简称 [imperialism]。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 帝
〈动〉
帝(繁体字:帝) 拼音: dì 注音:ㄉ一ˋ 异体字:
部首:巾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帝(9画)
简体部首:巾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象形 可拆字为“亠 巾”
繁体部首: 巾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身份高贵、权威、气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UPMH 仓颉:YBLB 郑码:SUWL 中文电码:1593 区位码: 2159 四角号码: 00227
统一码:5e1d 笔顺编号: 414345252 笔顺读写:捺横捺撇捺折竖折竖 帝的笔顺 丶一丶ノ丶フ丨フ丨
汉语大字典
[①][dì][《廣韻》都計切,去霽,端。]
(1)上帝,最高的天神。古人想象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2)指主一方的天神。
(3)三代称已死的君主。
(4)君主;皇帝。远古实指部族联盟的领袖。
(5)天子。古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6)谓为帝,称帝。
(7)尊奉为帝。参见“帝秦”。
(8)主;主体。
(9)帝国主义的省称。
(10)通“禘”。卜辞中用帝为“禘”。
〔古文〕??【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音諦。【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爾雅·釋詁】君也。【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書·堯典序】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又諡法。【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又上帝,天也。【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又五帝,神名。【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汁光紀。【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
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
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又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考證:〔【書·堯典傳】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 謹按此係書序文。傳改序。〔【周禮·春官·小宗伯】【註】黑帝曰叶光紀。〕 謹照原文叶改汁。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
諦也。王天下之號也。从丄朿聲。,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二。
,古文上字。䇂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丄。都計切
(帝)諦也。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王天下之號。从。聲。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
。
古文上字。古文从一。小篆从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云
古上字者。明非
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䇂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从䇂。舉䇂可以包言。示辰龍童音?皆从古文上。古文示作?。古文禮作?。古文辰作
。此古文从一、小篆从
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二。六書之假借也。
supreme ruler, emperor; god
dì
①<名>天帝,宗教或神话传说中主宰万物的地位最高的神。《愚公移山》:“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愿,~乡不可期。”
②<名>帝王;皇帝。《出师表》:“先~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赤壁之战》:“若据而有之,此~王之资也。”
【帝阍】⒈古代传说中天帝的看门人。⒉君门;官门。
【帝祚】帝位。
七十二帝 、三皇五帝 、上帝 、上帝不常 、上帝教 、上帝鬼神 、东岳大帝 、东帝 、东罗马帝国 、两帝 、中华帝国 、义帝 、乾隆帝 、二帝 、二帝三王 、二皇帝 、五帝 、五帝三皇 、五帝坐 、五帝车 、亚述帝国 、亿万赎帝 、仁皇帝 、伊帝目多伽 、伏魔大帝 、伽傍簸帝 、侍帝晨 、倚帝 、借天帝钱 、假梨帝母 、假皇帝 、儿皇帝 、元元皇帝 、先帝 、先帝遗诏 、光绪帝 、关圣帝君 、关帝 、关帝庙 、农帝 、冲帝 、凯撒大帝 、出帝 、刹帝利 、前帝 、前废帝 、北帝 、十帝 、千古一帝 、南帝 、古帝 、同治帝 、后帝 、吴大皇帝 、咸丰帝 、土帝 、土皇帝 、圣帝 、圣帝明王 、大帝
三皇五帝 、二帝三王 、圣帝明王 、天高皇帝远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山高皇帝远 、帝制自为 、帝王将相 、帝辇之下 、望帝啼鹃 、称帝称王 、简在帝心 、胡天胡帝 、舄乌虎帝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鱼鲁帝虎 、鲁鱼帝虎 、黄帝子孙
《帝》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帝世 、帝丘 、帝业 、帝义 、帝乡 、帝书 、帝事 、帝京 、帝位 、帝佐 、帝俄 、帝傅 、帝储 、帝像 、帝党 、帝关 、帝则 、帝制 、帝制自为 、帝力 、帝功 、帝勋 、帝匹 、帝华 、帝友 、帝台 、帝号 、帝名 、帝君 、帝命 、帝唐 、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帝国州大厦 、帝图 、帝坐 、帝坟 、帝垣 、帝天 、帝女 、帝女桑 、帝女雀 、帝姬 、帝姻 、帝娥 、帝子 、帝孙 、帝学 、帝宅 、帝宇 、帝宗 、帝宣 、帝室 、帝宫 、帝宸 、帝容 、帝寝 、帝居 、帝屋 、帝属 、帝履 、帝州 、帝师 、帝座 、帝庭 、帝廷 、帝弓 、帝徽 、帝所 、帝扃 、帝掖 、帝文 、帝星 、帝晖 、帝服 、帝机 、帝极 、帝枝 、帝桑 、帝母 、帝江 、帝流浆 、帝渚 、帝灵 、帝牛 、帝牲 、帝狩 、帝猷 、帝王 、帝王将相 、帝王州 、帝畿 、帝皇 、帝社 、帝祉 、帝祖 、帝祚 、帝祜 、帝禋 、帝秦 、帝竹 、帝箓 、帝籍 、帝纪 、帝纮 、帝纲 、帝纶 、帝统 、帝绪 、帝网 、帝羓 、帝聪 、帝胄 、帝胤 、帝虎 、帝记 、帝谟 、帝轩 、帝载 、帝辅 、帝辇 、帝辇之下 、帝运 、帝迹 、帝郊 、帝都 、帝释 、帝释天 、帝释青 、帝里 、帝闉 、帝门 、帝闲 、帝阁 、帝阊 、帝阍 、帝阙 、帝青 、帝韶 、帝食 、帝鬼 、帝鸿
《帝》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东罗马帝国 、二帝三王 、五帝坐 、侍帝晨 、先帝遗诏 、光绪帝(1871-1908) 、关圣帝君 、关帝庙 、刹帝利 、咸丰帝(1831-1861) 、圣帝明王 、天高皇帝远 、奥匈帝国 、奥地利帝国 、奥斯曼帝国 、山高皇帝远 、干隆帝(1711-1799) 、康熙帝(1654-1722) 、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第三帝国 、思帝乡 、拚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拜上帝会 、拜占庭帝国 、文昌帝君 、早发白帝城 、晋元帝(276-322) 、晋武帝(236-290) 、望帝啼鹃 、查理曼帝国 、梁武帝(464-549) 、梓潼帝君 、水帝子 、汉光武帝(前6-后57) 、汉帝台 、汉帝杏 、汉景帝(前188-前141)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二帝国 、波斯帝国 、洪宪帝制 、白帝仓 、白帝子 、皇帝之宝 、皇帝信宝 、皇帝的新装 、皇帝老子 、皇帝老爷 、皇帝行宝 、社会帝国主义 、秦帝女 、称帝称王 、简在帝心 、罗马帝国 、老大帝国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萧帝寺 、蜀帝花 、诃利帝母 、赤帝子 、轩帝铜 、道光帝(1782-1852) 、阿拉伯帝国 、隋文帝(541-604) 、隋炀帝(569-618) 、雍正帝(1678-1735) 、青华帝君 、顺治帝(1638-1661) 、颛帝历 、魏孝文帝改革 、鱼鲁帝虎 、鲁鱼帝虎 、黄帝内经 、黄帝冢 、黄帝子孙 、黄帝术 、黄帝陵
《帝》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七十二帝 、三皇五帝 、东岳大帝 、两帝 、义帝 、乾隆帝 、二帝 、二皇帝 、伏魔大帝 、假皇帝 、儿皇帝 、元元皇帝 、先帝 、关帝 、农帝 、冲帝 、凯撒大帝 、北帝 、千古一帝 、南帝 、古帝 、吴大皇帝 、咸丰帝 、土皇帝 、圣帝 、大帝 、大行皇帝 、天帝 、太上玄元皇帝 、太上皇帝 、太帝 、子皇帝 、宣统帝 、宾帝 、岳帝 、庚申帝 、废帝 、感帝 、感生帝 、揭帝 、文昌帝 、时帝 、春帝 、晋元帝 、晋武帝 、木帝 、梁武帝 、櫱帝 、水帝 、汉武帝 、泰帝 、火帝 、灵帝 、炎帝 、玄元皇帝 、玄卿大帝 、玄帝 、玉皇上帝 、玉皇大帝 、玉皇帝 、白帝 、皇帝 、皇皇后帝 、皡天上帝 、瞿摩帝 、秋帝 、累帝 、羣帝 、舄乌虎帝 、苍帝 、蜀帝 、觉帝 、让帝 、象帝 、赤帝 、践帝 、轩帝 、道君皇帝 、配帝 、释帝 、金刚揭帝 、金轮皇帝 、阴帝 、阿育帝 、隋文帝 、隋炀帝 、青帝 、青玄九阳上帝 、青玄帝 、顺治帝 、飨帝 、黑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