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繁体字:扒) 拼音: bā,pá 注音:ㄅㄚ ㄆㄚˊ 异体字:捌掱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2画 总笔画:5画 康熙字典:扒(6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5画 造字法:形声:从扌、八声 可拆字为“扌 八”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贤淑,独立,多才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WY 仓颉:QC 郑码:DOVV 中文电码:2091 区位码: 1639 四角号码: 58000
统一码:6252 笔顺编号: 12134 笔顺读写:横竖横撇捺 扒的笔顺 一丨一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bài][《廣韻》博怪切,去怪,幫。]拔掉,拔除。[②][bā][《廣韻》博拔切,入黠,幫。]
(1)挖,刨。
(2)打。
(3)攀,用两手抓附他物上升。
(4)剥下;拆除。
(5)将物体分开。[③][pá]
(1)用手或用工具使东西聚拢。
(2)划进;划动。
(3)调拨。
(4)从别人身上摸窃财物。
(5)搔,抓。
(6)一种煨烂食物的烹调法。
(7)同“爬”。[④][pā]同“趴1”。
(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伏。
(2)指身体的一部分贴着物体。
【唐韻】博怪切【集韻】【韻會】【正韻】布怪切,?音拜。拔也。【元包經】拔屵扒氐。傳曰:轉石伐木也。【註】屵音業。氐,根也。
又與拜通。【王應麟·詩攷】勿翦勿扒。亦作拜。
又【唐韻】博拔切【集韻】【韻會】布拔切,?音八。破也。【史記·封禪書】掊視得鼎。【註】索隱曰:掊,扒也。
又擊也。 或作捌。
又【唐韻】彼列切【集韻】筆別切,?讀若分別之別。擘也,剖分也。
方言云:無齒杷。从手別聲。
方言云:無齒杷。从手別聲。百轄切 新附
scratch; dig up; crawl; crouch
吃里扒外 、吊拷掤扒 、吊拷绷扒 、小扒头 、手扒鸡 、扒儿手 、扒头 、扒山虎 、扒开 、扒手 、扒扯 、扒拉 、扒掱 、扒搂 、扒杆 、扒沙 、扒灰 、扒犁 、扒皮 、扒窃 、扒糕 、扒耳搔腮 、扒街淘空 、扒车 、扒饭 、扒高踩低 、掤扒 、掤扒吊拷 、揪心扒肝 、搅蛆扒 、搔背扒子 、柴扒 、棚扒 、棚扒吊拷 、棚扒吊栲 、牛扒 、絣扒 、絣扒吊拷 、绷扒 、绷扒吊拷 、耳扒 、蛆扒 、铁扒
吃里扒外 、扒耳搔腮 、扒高踩低 、掤扒吊拷 、揪心扒肝 、棚扒吊拷 、绷扒吊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