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抄字的意思

抄
拼音chāo
注音ㄔㄠ
部首扌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一丨一丨ノ丶ノ统一码6284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āo(ㄔㄠ)

⒈  誊写,照原文写:抄本。抄写。抄袭。传抄。

⒉  搜查而没收:抄没()。抄家。抄斩。

⒊  走简捷的路:抄近。抄小道。包抄。

⒋  同“绰”2。

汉英互译

copy、lift、search、transcribe

造字法

形声:从扌、少声

English

copy, confiscate, seiz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chāo

〈动〉

(1) (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

(2) 同本义 [take up with a fork]

(3) 掠取,抢掠 [rob]。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

(4) 抄写 [copy;transcribe]。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

(5) 搜查并没收 [search and confiscate]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

(7) 从侧面绕过去 [outflank]。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

(8) 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fold (one's arms)]。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

(9) 顺手牵羊拿走 [go off with]。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

(10) 迅速拿起 [take up]。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词性变化

chāo

〈名〉

匙子;小勺 [spoon;ladle]

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抄(繁体字:抄)   拼音: chāo  注音:ㄔㄠ   异体字:劋鈔挱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抄(8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从扌、少声 可拆字为“扌 少”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可爱,时尚,魅力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ITT   仓颉:QFH   郑码:DKM   中文电码:2113   区位码: 1913   四角号码: 59020

统一码:6284   笔顺编号: 1212343   笔顺读写:横竖横竖撇捺撇   抄的笔顺 一丨一丨ノ丶ノ

汉语大字典

[①][chāo][《廣韻》楚交切,平肴,初。][《廣韻》初教切,去效,初。]
(1)掠夺;袭击。
(2)指抄掠袭击的人。
(3)抢生意。
(4)从侧面绕过去。
(5)誊写。
(6)写录或选编的集子。
(7)泛指册子。
(8)抄袭;搬用。
(9)总括,归纳。
(10)用匙取食物。
(11)指合掌成勺形以取物。
(12)造纸工艺流程之一,谓用竹帘将纸浆取出一层。参见“抄紙”。
(13)提取税收。
(14)查点;搜查;没收。
(15)拿,手持。
(16)叉;交叉。
(17)手伸进或插入袖筒或衣襟里面。
(18)方言。用脚步测量。
(19)量词。古容量单位。六百粟为一抄,一升的千分之一。
(20)量词。后用以泛称微量的量词。
(21)量词。二缕为一抄。
(22)量词。西夏所定兵制,正军一人,负担一人,合称一抄。[②][chào]同“耖1”。
(1)用耖整地。即将翻耕过的土壤再用耖进行浅耕松土。
(2)泛指翻土。[③][chǎo]用同“吵”。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與鈔同。叉取也。【杜甫詩】飯抄雲子白。【韓愈詩】匙抄爛飯穩送之。 
又【廣韻】略取也。【魏志·太祖紀註】抄略諸郡。 
又【增韻】謄寫也。【通俗文】遮取謂之抄,寫錄之目亦謂之抄。 
又姓。明永樂中有舉人抄思。 
又【集韻】楚絞切,音炒。抄掠也。 
又【唐韻】初教切【集韻】【韻會】楚教切,?鈔去聲。亦略取也。 
又【集韻】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 【集韻】或作摷。本作鈔。

说文解字

叉取也。从金少聲。

叉取也。从金少聲。楚交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抄。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抄。

(鈔)叉取也。叉者,手指相逪也。手指突入其閒而取之,是之謂鈔。字从金者,容以金鐵諸器刺取之矣。曲禮曰:母剿說。剿卽鈔字之叚借也。今謂竊取人文字曰鈔,俗作抄。从金少聲。楚交切。二部。

英语翻译

copy, confiscate, seize

抄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hāo
①<动>叉取。李白《大猎赋》:“~獑猢,揽貊(豸国)。”
②<动>掠夺。《后汉书•郭伋传》:“时匈奴数~郡界,边境苦之。”
③<动>从侧面或近路过去。
④<动>用匙取物。韩愈《赠刘师服》诗:“匙~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
⑤<动>誊写,抄录。《晋书•纪瞻传》:“好读书,或手自~写。”
⑥<量>古代十撮为一抄。《孙子算经》:“十撮为一~,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
【抄暴】劫掠滋扰。《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转盛,~日增。”
【抄撮】1.摘录,摘抄。2.超拔。3.微细。《刘子•从化》:“钧石虽平,不能无~之较。”
【抄掇】摘录。《新唐书•儒学传下》:“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诸儒共非之。”
【抄夺】抢劫。《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
【抄掠】抢劫,掠取财物。《魏书•太祖记》:“~诸郡。”

带"抄"字的组词

一抄 、一言抄百总 、一言抄百语 、东抄西袭 、东抄西转 、书抄 、传抄 、侵抄 、兜抄 、入抄 、别抄 、包抄 、发抄 、史抄 、宫门抄 、寇抄 、小抄 、小抄儿 、手抄 、手抄本 、抄书 、抄事 、抄件 、抄估 、抄内 、抄写 、抄击 、抄化 、抄发 、抄取 、抄名 、抄夺 、抄家 、抄家灭门 、抄小路 、抄录 、抄总儿 、抄截 、抄手 、抄扎 、抄抢 、抄报 、抄掇 、抄掠 、抄撮 、抄撰 、抄敚 、抄数 、抄斩 、抄暴 、抄本 、抄札 、抄查 、抄检 、抄没 、抄点 、抄略 、抄白 、抄稿 、抄空儿

带"抄"字的成语

一言抄百总 、东抄西袭 、满门抄斩 、目披手抄

《抄》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抄书 、抄事 、抄件 、抄估 、抄内 、抄写 、抄击 、抄刼 、抄劫 、抄化 、抄取 、抄名 、抄夺 、抄家 、抄家灭门 、抄录 、抄总儿 、抄截 、抄手 、抄扎 、抄抢 、抄报 、抄掇 、抄掠 、抄撮 、抄撰 、抄擿 、抄敚 、抄数 、抄斩 、抄断 、抄暴 、抄更纸 、抄本 、抄札 、抄查 、抄检 、抄没 、抄点 、抄田 、抄略 、抄白 、抄盗 、抄直 、抄示 、抄稿 、抄空儿 、抄窃 、抄籍 、抄纂 、抄纸 、抄胥 、抄虏 、抄袭 、抄身 、抄近 、抄近路 、抄送 、抄造 、抄道 、抄録 、抄集 、抄靶子

《抄》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一言抄百总 、一言抄百语 、东抄西袭 、东抄西转 、小抄儿 、手抄本 、文抄公 、满门抄斩 、闹抄抄

《抄》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一抄 、书抄 、传抄 、侵抄 、兜抄 、入抄 、包抄 、发抄 、史抄 、宫门抄 、寇抄 、小抄 、手抄 、掠抄 、摘抄 、撮抄 、攻抄 、杂抄 、查抄 、照抄 、瓜蔓抄 、盐抄 、监抄 、目披手抄 、科抄 、节抄 、誊抄 、讨抄 、诗抄 、调灰抄 、辕门抄 、邸抄 、闹抄抄 、附抄 、集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