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
(3) 又如:振恤(赈济);振贷(赈济);振业(救济之使有产业);振穷(救助困穷的人)
(4) 挽救;救治 [remedy; save; rescue]
(7) 。又如:振玉(美玉受撞击震动的声音);振讯(抖动);振掉(动摇;震动);振董(振动);振落(谓叶将枯而震之使落);振摆(抖动)
(11) 又
(12) 又如:振主(臣下震动君主);振色(震怒变色);振怒(震怒);振恐(震惊;恐惧);振悚(震惊)
(14) 又如:振兵(整顿部队);振旅(整顿部队);振饬(整顿);振举(整顿恢复);振核(整顿考核);振容(整容);振饰(整理修饰)
(15) 振作;奋起 [stir oneself to action]
(16) 又如:振顿(振作);振举(振作;整顿);振矜(振作;自尊);振起(兴起;奋起)
◎ 振
振(繁体字:振) 拼音: zhèn 注音:ㄓㄣˋ 异体字: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振(11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形声:从扌、辰声 可拆字为“扌 辰”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发奋图强、意气奋发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DFE 仓颉:QMMV 郑码:DGH 中文电码:2182 区位码: 5381 四角号码: 51032
统一码:632f 笔顺编号: 1211311534 笔顺读写:横竖横横撇横横折撇捺 振的笔顺 一丨一一ノ一一フ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zhèn][《廣韻》章刃切,去震,章。]
(1)救济;赈济。
(2)挽救;救援。
(3)发放;开放。
(4)奋起;振作。
(5)扬起;显扬。
(6)引申为助长。
(7)抖动;拂拭。
(8)挥动;摇动。
(9)整顿;整理。
(10)收取;约束。
(11)止;终止。
(12)极;远。参见“振古”。
(13)击;敲打。参见“振槁”。
(14)称,适合。参见“振職”。
(15)通“震”。震惊;震动。
(16)通“侲”。幼童。参见“振女”、“振子”。
(17)通“祗”。参见“振敬”。
(18)姓。[②][zhēn][《廣韻》側鄰切,平真,章。]见“振2振”。[③][zhěn][《集韻》止忍切,上軫,章。]通“袗1”。单衣。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音震。【說文】舉救也。【增韻】拯也。【易·蠱象】君子以振民育德。【註】濟民養德也。【禮·月令】振乏絕。【前漢·元帝紀】振業貧民。【註】振起之,令有作業。
又【說文】一曰奮也。【廣韻】裂也,
又動也。【易·恆卦】振恆。【禮·月令】孟春蟄蟲始振。【周禮·春官·大祝】辨九祭,五曰振祭。【註】至祭之末,但擩肝鹽中振之,謂將食者旣擩,必振乃祭也。【爾雅·釋言】振,訊也。【註】當作迅。謂奮迅。
又同震。【戰國策】燕王振怖大王之威。【史記·五帝紀】振驚朕衆。
又整也。【禮·曲禮】振書端,書於君前。【疏】振,拂去塵也,臣不豫愼,將文書簿領於君前,臨時乃拂整也。
又發也。【左傳·文十六年】振廩同食。【莊子·田子方】是必有以振我也。
又收也。【禮·中庸】振河海而不洩。【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敎振旅。【註】兵入收衆專於農也。◎按書傳云:振旅言整衆。
又止也。【詩·小雅】振旅闐闐。【箋】戰止將歸。
又振旅伐鼓。振,猶止也。
又【爾雅·釋言】振,古也。【詩·周頌】振古如兹。【箋】振亦古也。
又鳥羣飛貌。【詩·周頌】振鷺于飛。
又州名。【寰宇記】瓊州府有崖州,唐武德五年改振州。
又【唐韻】【集韻】【類篇】【韻會】?之人切,音眞。厚也。【詩·周南】宜爾子孫振振兮。【傳】仁厚也。【
又】振振公子。【傳】信厚也。
又盛貌。【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
又上聲。【集韻】【正韻】?止忍切,音軫。與袗通。襌也。【禮·玉藻】振絺綌,不入公門。
又叶諸延切,音旃。【?琳·柳賦】救斯民之絕命,擠山岳之隕顚。匪神武之勤恪,幾踣斃之不振。
舉救也。从手辰聲。一曰奮也。
舉救也。从手辰聲。一曰奮也。章刃切
(振)舉救之也。之字依韵會補。諸史籍所云振給、振貣是其義也。凡振濟當作此字。俗作賑、非也。匡謬正俗言之詳矣。从手。辰聲。章刃切。十三部。一曰奮也。此義則與震略同。采傳曰。入曰振旅。振鷺傳曰。振振、羣飛皃。七月傳曰。沙雞羽成而振訊之。皆此義。麟止、殷其雷傳曰。振振、信厚也。則此義之引申。葢未有不信厚而能奮者。
raise, excite, arouse action
zhèn
①<动>举;举起。《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
②<动>抖动。《屈原列传》:“新浴者必~衣。”
③<动>奋起;振作。《教战守策》:“痿蹶而不复~。”
④<动>整顿。《史记•主父偃传》:“诸侯春~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
⑤<动>通“赈”,救济。《论积贮疏》:“大命将泛,莫之~救。”
⑥<动>通“震”,震动。《张衡传》:“如有地动,尊则~龙。”
⑦<形>通“震”,惊恐。《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色变~恐。”
⑧<动>通“震”,威吓。《谏太宗十思疏》:“~之以威怒。”
一跌不振 、一蹶不振 、不振 、丕振 、严振 、俞振飞 、偏振 、偏振光 、傅振商 、傅振邦 、克振 、共振 、共振器 、减振 、凤振 、分振 、分贫振穷 、剥振 、匡振 、厘振 、发聋振聩 、发蒙振聩 、发蒙振落 、启瞶振聋 、响振 、喷振 、固有振动 、声振寰宇 、声振屋瓦 、声振林木 、声誉大振 、大振 、夹振 、奋振 、如振落叶 、委靡不振 、威振 、威振天下 、孤蓬自振 、宣振 、廪振 、弹冠振衣 、弹冠振衿 、急振 、扬葩振藻 、抖振 、折槁振落 、抰振 、招振 、振万 、振业 、振主 、振举 、振作 、振作有为 、振兴 、振兵 、振兵泽旅 、振兵释旅 、振冠
一跌不振 、一蹶不振 、分贫振穷 、发聋振聩 、发蒙振聩 、发蒙振落 、启瞶振聋 、声振寰宇 、声振屋瓦 、声振林木 、声誉大振 、如振落叶 、委靡不振 、弹冠振衣 、弹冠振衿 、扬葩振藻 、折槁振落 、振兵泽旅 、振兵释旅 、振古如兹 、振奋人心 、振振有词 、振振有辞 、振民育德 、振穷恤寡 、振穷恤贫 、振笔疾书 、振缨中朝 、振缨公朝 、振聋发聩 、振臂一呼 、振衣濯足 、振裘持领 、振贫济乏 、振领提纲 、振鹭充庭 、提纲振领 、援溺振渴 、摛翰振藻 、摧枯振朽 、敲山振虎 、治兵振旅 、玉振金声 、班师振旅 、移风振俗 、稽古振今 、萎糜不振 、萎靡不振 、重振旗鼓 、金声玉振 、金相玉振 、顿纲振纪 、骇目振心 、龙骧麟振
《振》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振万 、振业 、振举 、振作 、振兴 、振兵 、振兵泽旅 、振兵释旅 、振冠 、振动 、振励 、振厉 、振发 、振古 、振响 、振喉 、振奇 、振奇人 、振奋 、振奋人心 、振女 、振子 、振容 、振履 、振幅 、振廞 、振廪 、振弎 、振怒 、振怖 、振恐 、振恤 、振悚 、振惊 、振慑 、振扬 、振拔 、振挠 、振振 、振振有词 、振振有辞 、振捄 、振掉 、振摆 、振撼 、振救 、振敬 、振旅 、振旦 、振景拔迹 、振暴 、振栗 、振核 、振槁 、振武 、振武学社 、振民育德 、振济 、振涾 、振淹 、振滞 、振玉 、振理 、振矜 、振祭 、振穷 、振穷恤寡 、振穷恤贫 、振竦 、振笔 、振策 、振素 、振缨 、振羽 、振耀 、振耻 、振聋发聩 、振职 、振肃 、振肸 、振脄 、振臂 、振臂一呼 、振色 、振荡 、振荡器 、振荡电路 、振落 、振董 、振藻 、振蛊 、振行 、振衣 、振衣濯足 、振袂 、振裘持领 、振詟 、振讯 、振豪 、振贷 、振起 、振迅 、振迈 、振迭 、振铎 、振锡 、振除 、振顿 、振领提纲 、振颤 、振风 、振饬 、振饰 、振骇 、振鹭 、振鹭充庭
《振》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俞振飞(1902-1993) 、偏振光 、共振器 、分贫振穷 、发瞽振聋 、发聋振聩 、发蒙振槁 、发蒙振聩 、发蒙振落 、受迫振动 、启瞆振聋 、启瞶振聋 、固有振动 、声振寰宇 、声振屋瓦 、声振林木 、多谐振荡器 、如振落叶 、弹冠振衣 、弹冠振衿 、扬葩振藻 、折槁振落 、振振有词 、振振有辞 、提纲振领 、援溺振渴 、摛翰振藻 、摧枯振朽 、敲山振虎 、晶体振荡器 、本机振荡器 、杨振宁(1922- ) 、混凝土振捣机 、玉振金声 、班师振旅 、电磁振荡 、移风振俗 、稽古振今 、简谐振动 、螽斯振羽 、谐振子 、郑振瑶 、郑振瑶(1936- ) 、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 、重振旗鼓 、间歇振荡器 、间歇振荡器(间jiàn) 、阻尼振动 、霞振云从 、顿纲振纪 、骇目振心
《振》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一跌不振 、一蹶不振 、不振 、丕振 、严振 、偏振 、共振 、凤振 、匡振 、厘振 、响振 、喷振 、声誉大振 、夹振 、奋振 、委靡不振 、威振 、孤蓬自振 、宣振 、廪振 、急振 、抰振 、招振 、振振 、提振 、散振 、施振 、核磁共振 、汩振 、没振 、玉振 、翕振 、肃振 、自振 、萎糜不振 、萎靡不振 、董振 、蠲振 、谐振 、赡振 、遐振 、金声玉振 、金相玉振 、隆振 、雄振 、颖振 、鸿振 、麟振 、龙威虎振 、龙骧麟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