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捊字的意思

捊
拼音póu pōu fū
注音ㄆㄡˊ ㄆㄡ ㄈㄨ
部首扌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一丨一ノ丶丶ノフ丨一统一码634A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óu(ㄆㄡˊ)

⒈  聚集:“蝼蚁捊于大树。”

其他字义

pōu(ㄆㄡ)

⒈  用手捧。

其他字义

fū(ㄈㄨ)

⒈  击。

异体字

捊(繁体字:捊)   拼音: póu,pōu,fū  注音:ㄆㄡˊ ㄆㄡ ㄈㄨ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捊(11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扌 孚”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财富,敏锐,时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EBG   仓颉:QBND   郑码:DPYA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2047

统一码:634a   笔顺编号: 1213443521   笔顺读写:横竖横撇捺捺撇折竖横   捊的笔顺 一丨一ノ丶丶ノフ丨一

汉语大字典

[①][póu]亦作“抙1”。引取;聚集。

康熙字典

〔古文〕㩠【唐韻】步侯切【集韻】【正韻】蒲侯切,?音裒。【說文】引取也。【禮·禮運】人情以爲田。【註】田,人所捊治也。【疏】謂以手捊聚,卽耕種耘鋤也。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與掊同。 
又【集韻】房尤切,音浮。
又方鳩切,讀若可否之否平聲。義?同。 
又芳無切,音敷。擊也。 
又【集韻】【韻會】?普溝切,剖平聲。掬也。禮運註,
又音。 【說文】捊,或从包作抱。【集韻】或作抔。互詳抔抱二字註。

说文解字

引取也。从手孚聲。?:捊或从包。 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bɑu],以爲褱袌字,非是。

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步侯切〖注〗臣鉉等曰:今作薄報切。又,以爲褱袌字,非是。

(捊)引埾也。埾,各本作取,今正。詩釋文作埾,今本譌爲取土二字,非也。埾義同聚。引埾者,引使聚也。玉篇正作引聚也。大雅:捄之陑陑。傳曰:捄,虆也。陑陑,眔也。箋云:捄,捊也。度,也。築牆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諸版中,此引聚之正義,箋與傳互相足。賓筵之仇,鄭讀爲。此捄,鄭釋爲捊。皆於其音之相近得其義也。常棣:原隰裒矣。傳云:裒,聚也。此重聚不重引,故不言引但言聚也。裒者,捊之俗。易:君子以裒多益寡。鄭、荀、董、蜀才作捊,云取也。此重引,故但言取也。从手孚聲。步侯切。三部。詩曰:原隰捊矣。六字小徐本有,玉篇引亦有。

(抱)捊或从包。古音孚聲包聲同在三部。後人用抱爲褱袌字,葢古今字之不同如此。

带"捊"字的组词

捊取 、捊聚

《捊》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捊取 、捊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