掊
拼音: pǒu,póu 注音:ㄆㄡˇ ㄆㄡˊ 异体字:仆抔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掊(12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扌、声 可拆字为“扌 咅”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清纯,财富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UKG 仓颉:QYTR 郑码:DSJ 中文电码:2221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0061
统一码:638a 笔顺编号: 12141431251 笔顺读写:横竖横捺横捺撇横竖折横 掊的笔顺 一丨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
汉语大字典
[①][póu][《廣韻》薄侯切,平侯,並。][《廣韻》縛謀切,平尤,並。][《廣韻》薄交切,平肴,並。]
(1)以手、爪或工具扒物或掘土。
(2)搜括;敛取。
(3)减少。
(4)通“背”。背弃;背离。
(5)量词。犹捧、握。一掊,形容数量少。[②][pǒu][《廣韻》方垢切,上厚,幫。]
(1)击破;砸。
(2)引申指抨击。参见“掊2擊”。[③][pū][bó][《集韻》芳遇切,去遇,敷。][《集韻》鼻墨切,入德,並。]同“仆1”。同“踣1”。放倒;倒仆。
【唐韻】步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音裒。【說文】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史記·封禪書】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後漢·百官志鹽官註】鹽官掊坑而得鹽。
又聚斂也。【詩·大雅】曾是掊克。【揚子·方言】深也。【郭璞註】掊克深能。
又與裒通。減也。【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古易作掊。
又【唐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音浮。亦把也。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音庖。引取也。或作捊。
又作抱。
又【唐韻】方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口切,?音㨐。擊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普后切,音剖。義同。【莊子·人閒世】自掊擊於世俗。
又與剖同【莊子·胠篋篇】掊斗折衡。
又【集韻】【韻會】?芳遇切,音赴。與踣仆同。頓也。【史記·呂后紀】顧麾左右。執戟者掊兵罷去。
又【集韻】鼻墨切,音匐。義同。
又蒲枚切,音裴。克也。
又姓。【史記·袁盎傳】乃之掊生所問占。【註】秦時賢士。善術者。【漢書】作棓。 【說文】父溝切。本作㧵。隸省作掊。
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从手咅聲。
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从手咅聲。父溝切
(掊)杷也。杷各本作把。今正。木部曰。杷者、收麥器也。引申爲凡用手之偁。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史、漢皆言掊視得鼎。師古曰。掊、手杷土也。杷音蒲巴反。其字从木。按今俗用之刨字也。大雅曰。曾是掊克。傳曰。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以自伐釋掊、以好勝人釋克。未得其解。定本掊作倍。正義謂己兼倍於人而自矜伐。似定本爲是矣。然孟子書亦作掊克。趙注但云不良也。知詩本不作掊。毛意謂掊爲倍之叚借字。掊有聚意。與捊音義近。有深取意。則不同捊也。毛詩釋文云。掊克、聚斂也。此謂同捊也。方言曰。掊、深也。郭注云。掊尅、深能。以深釋掊、以能釋尅。此亦必古說。但皆非毛義。方言掊訓深、與許說合。○六書故引唐本作捊也。不若顔氏本作杷。从手。咅聲。父溝切。廣韵薄矦切。古音在一部。今鹽官入水取鹽爲掊。百官志注引胡廣曰。鹽官掊坑而得鹽。
póu
①<动>用手扒土。《史记•封禅书》:“见地如钩状,~视得鼎。”
②<量>一捧。《论衡•譋时》:“河决千里,塞以一~之土,能胜之乎。”
③<动>积聚。《新唐书•封伦传》:“(杨)素殚百姓力,为吾~怨天下。”
pǒu
<动>击;击破。《庄子•胠箧》:“~斗折衡,而民不争。”
【掊克】搜刮民财。
一掊土 、击掊 、掊克 、掊冒 、掊击 、掊刻 、掊取 、掊怨 、掊攟 、掊攻 、掊敛 、掊斗折衡 、掊斥 、掊聚 、攘掊
一掊土 、掊斗折衡
《掊》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掊克 、掊冒 、掊击 、掊刻 、掊取 、掊怨 、掊攟 、掊攻 、掊敛 、掊斗折衡 、掊斥 、掊聚
《掊》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一掊土
《掊》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击掊 、攘掊 、锄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