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繁体字:拨) 拼音: bō 注音:ㄅㄛ 异体字:拨
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 12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撥(16画)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扌 發”
繁体部首: 扌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魅力,可爱,活泼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RWXC 仓颉:QNOE 郑码:DXYQ 中文电码:2328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2047
统一码:64a5 笔顺编号: 121543345153554 笔顺读写:横竖横折捺撇撇捺折横折撇折折捺 撥的笔顺 一丨一フ丶ノノ丶フ一フノフフ丶
汉语大字典
[①][bō][《廣韻》北末切,入末,幫。]“拨1”的繁体字。
(1)治理;整顿。
(2)分开;拨开。
(3)挑动;逗引。
(4)争取;取得。
(5)掉转。
(6)碰撞;摩擦。
(7)拨弄。
(8)指点。
(9)泼;洒泼。
(10)弹奏弦乐器的一种手法。
(11)指弹拨弦乐器的用具。
(12)调拨;分配。
(13)抛开。
(14)废弃;除去。
(15)灭绝;断绝。
(16)不正。
(17)量词。批;伙。用于人的分组。
(18)方言。被;给。
(19)梳具。
(20)引申为梳理。
(21)绋。出丧时牵引灵车的绳子。
(22)用同“醱”。参见“撥醅”。[②][fá]“拨2”的繁体字。大盾。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北末切,音鉢。【說文】治也。【詩·商頌】?王桓撥。【公羊傳·哀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於春秋。
又除也。【前漢·司馬遷傳】秦撥去古文,焚滅詩書。
又發揚貌。【禮·曲禮】衣毋撥。
又【增韻】捩開也。
又轉之也。【戰國策】弓撥矢鉤。【註】撥,弓反也。
又葬具。【禮·檀弓】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註】撥可撥引輴車,所謂紼也。
又鼓弦之物。【唐書·蘇頲傳】皇甫恂使蜀,檄取庫錢,市琵琶捍撥玲瓏鞭,頲不肯予。
又叱撥,良馬名。
又【集韻】【韻會】【正韻】?蒲襏切,音跋。絕也。【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箋撥,猶絕也。疏撥去餘根,故猶絕也。
又【詩·朱傳】叶方吠切,音廢。
又叶必列切,音龞。義?同。
又【唐韻】【集韻】?普活切,音潑。芟草也。與發同。亦作?。
又撥剌,張弓貌。【張衡·思?賦】彎威弧之撥剌。【註】剌,音力達反。
又【史記·索隱】房越切,音伐。謂大楯也。【史記·孔子世家】會于夾谷,齊有司請奏四方之樂,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劒撥,鼓譟而至。【集韻】作瞂。考證:〔【詩·大雅】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疏】撥者,撥去之,去其餘根,故猶絕也。〕 謹按故猶絕也四字是釋箋之詞,當先箋後疏。謹改爲箋撥,猶絕也。疏撥去餘根,故猶絕也。
治也。从手發聲。
治也。从手發聲。北末切
(撥)治也。公羊傳:撥亂世,反諸正。何注曰:撥猶治也。何言猶者,何意撥之本義非治,撥之所以爲治也。許則直云治。从手發聲。北末切。十五部。
move; dispel; distribute; plectrum, play stringed instrument
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