斚(繁体字:斚) 拼音: jiǎ 注音:ㄐ一ㄚˇ 异体字:斝
部首:斗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斚(10画)
简体部首:斗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厶(厸) 斗”
繁体部首: 斗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儒雅,博学多才,聪之意 字体结构:上中下
五笔:CCPF 仓颉:IIBYJ 郑码:ZSTE 中文电码:8481 区位码: 四角号码: 22402
统一码:659a 笔顺编号: 5454454412 笔顺读写:折捺折捺捺折捺捺横竖 斚的笔顺 フ丶フ丶丶フ丶丶一丨
汉语大字典
[①][jiǎ][《廣韻》古疋切,上馬,見。]亦作“斚1”。古代青铜制贮酒器,有鋬(把手)、两柱、三足、圆口,上有纹饰,供盛酒与温酒用。盛行于殷代和西周初期。后借指酒杯、茶杯。[②][jià]通“稼1”。禾稼。参见“斝2彝”。
【正字通】俗斝字。
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从吅从斗,冂象形。與爵同意。或說斝受六斗。
玉爵也。夏曰琖,殷曰斝,周曰爵。从吅从斗,冂象形。與爵同意。或說斝受六斗。古雅切〖注〗斚,俗字。
(斝)玉爵也。夏曰醆,小徐如此,大徐作琖,皆許所無。周禮量人音義曰:琖,側產反。劉昌宗本作,音同。按古當用戔字,後人以意加旁。殷曰斝,周曰爵。見明堂位及毛詩傳。魯祀周公:爵用玉琖,仍雕。周禮、祭統皆云玉爵。然則三代皆飾玉可知,故許統云玉爵也。禮運:醆斝及
君,非禮也。鄭云:先王之爵,惟魯與王者之後得用之。其餘諸侯用時王之器而已。大雅:洗爵奠斝。箋云:用殷爵者,尊兄弟也。明堂位注曰:斝畫禾稼也。从斗,象形。二徐本皆譌,今正之如此。从斗而上象其形也。與
同意。
从鬯从又,而象形。斝从斗,而象形,故云同意也。此三爵者,其狀各異,今惟爵有存者耳。古雅切。古音在五部。或說斝受六
。考工記爵受一
而已。醆斝未聞也,或說斝容六
,故字从斗。
a small cup of stone with ears, used in ancient times for libations
玉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