朏(繁体字:朏) 拼音: fěi,kū 注音:ㄈㄟˇ ㄎㄨ
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9画 康熙字典:朏(9画)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月 出”
繁体部首: 月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博学多才,自信,独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EBMH 仓颉:BUU 郑码:QZZI 中文电码:2595 区位码: 四角号码: 72272
统一码:670f 笔顺编号: 351152252 笔顺读写:撇折横横折竖竖折竖 朏的笔顺 ノフ一一フ丨丨フ丨
汉语大字典
[①][fěi][《廣韻》敷尾切,上尾,敷。][《廣韻》滂佩切,去隊,滂。]亦作“胐1”。
(1)新月初现貌。
(2)泛指星月出现或升起。
(3)旧历每月初三日的月相名,因用以纪日,为初三日的代称。
(4)谓天刚发亮。参见“朏明”、“朏朏”。
(5)聚积貌。参见“朏朏”。[②][kū][《廣韻》苦骨切,入没,溪。]亦作“胐2”。臀。[③][zhuó]同“茁1”。
〔古文〕?【唐韻】【正韻】敷尾切【集韻】【韻會】妃尾切,?音斐。【說文】月未盛之明。【書·召誥】惟丙午朏。【傳】朏明,月三日明生之名。
又【廣韻】【集韻】【正韻】?滂佩切,音配。
又【集韻】【韻會】【正韻】?普沒切,音馞。
又【集韻】普罪切,音琣。義?同。
又【玉篇】普骨切。【淮南子·天文訓】日登于扶桑,爰始將行,是爲朏明。【註】朏明,將明也。音窟。
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
月未盛之明。从月、出。《周書》曰:“丙午朏。”普乃切。又,芳尾切
(朏)月未盛之朙也。律歷志曰。召誥曰。惟三月丙午朏。周公七年復子明辟之歲三月甲辰朔之三日也。畢命豐㓝曰。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王命作策豐㓝。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之三日也。志引古文月采篇曰。三日曰胐。按尙書正義曰。周書月令云。三日?胐。疑卽取諸漢志。而月采作月令。未知孰是。逸周書月令弟五十三。據牛傳。蔡邕、王肅時巳亡。孟堅時未亡也。小顔漢書采字當從孔沖遠作令。小顔讀孟注而不察耳。从月出。會意。普乃切。又芳尾切。十五部。周書曰。丙午胐。
light of crescent m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