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 2 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水铫(烧水用的小型器具);水头儿(风波);水湿(水气;潮气);水蛊病(水臌病);水中丞(砚台旁边用来贮水磨墨的小水盂);水落归槽(比喻心里踏实安定);水喷桃花(比喻脸色好看);水镜先生(指三国时的司马徽,清明如水和镜);水陆杂陈(水陆毕陈。山珍海味一齐陈列出来);水廓(傍水之城廓);水涡(水中漩涡);水馆(临水的馆舍或驿站)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水口(渡口);水汊(河的支流);水志(记载河道水系的书籍);水牒(指记述河道水系的文献);水谷(山间河沟);水尾(江河的末端);水老鼠(专在船上偷窃的贼);水事(关于江河水利的事宜);水禁(有关河川方面的禁令);水会(河流汇合处)
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7) 又如:水陆(佛教中的水陆道场);水泊(湖泽);水居(居住于水乡);水隍(水沟);水王(海的别称);水伯(传说中的水神;大河流);水宿(水上宿夜;水中住宿);水脉(水路,地下的伏流);水潦(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
(8) 汁、液的通称 [liquid]。如:水礼(果饵等礼物);水果糖(掺用果汁制成的糖果);墨水;口水;泪水;药水;汽水
故尧 禹有九年之水, 汤有七年之旱。—— 汉· 晁错《论贵粟疏》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11) 星名 [morning star]。如:水宿(星座名。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方列星七宿的总称)
(12) 官名 [official’s name]。如:水虞(古代官名。掌管川泽的政令);水官(掌管治水、征收鱼税的官)
(13) 货币中银的含量。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及汇费之称 [silver content in coins]。如:贴水;扣水;汇水;水丝(成色低劣的银子)
(14) 五行之一 [water, one of the five elements]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书·洪范》
(15) 水生动植物 [water animal or plant]。如: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16) 旧指尼姑和娼妓的痛苦生活境遇 [deep distress]。如:水局(旧指妓院娼家);水客(跑码头的商人,也指人贩子)
(17) 额外收入或附加费用。又“发水”就是“发财” [extra income]
(18) 指水军 [troops fight on the waters]
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9) 水族 [Shui nationality]。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贵州省
(20) 姓
◎ 水
〈动〉
(2) 又如:水式(指游水的技能);水行(谓游水);水事(指驾船、泅水之类的事情)
(3) 哄诱探询 [coax]。如:连水带拍,把他问的三心二意
◎ 水
〈形〉
水(繁体字:水) 拼音: shuǐ 注音:ㄕㄨㄟˇ 异体字:沝氵氺
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 0画 总笔画:4画 康熙字典:水(4画)
简体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0画 总笔画:4画 造字法:象形 可拆字为“乙(水) 丶”
繁体部首: 水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纯洁、温柔、勇敢之意 字体结构:单一
五笔:IIII 仓颉:E 郑码:KV 中文电码:3055 区位码: 4314 四角号码: 12900
统一码:6c34 笔顺编号: 2534 笔顺读写:竖折撇捺 水的笔顺 丨フ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shuǐ][《廣韻》式軌切,上旨,書。]亦作“氺1”。
(1)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氢氧化合物,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也以固态或气态存在。水是生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特指河流。
(3)泛指一切水域。对陆地而言。
(4)汁、液的通称。
(5)尿的隐语。参见“水火”。
(6)大水;水灾。
(7)指水攻。放水淹没敌方。
(8)泅水。
(9)古代某些国家的一种断狱的对证方法,即所谓“神判”。
(10)浸泡;润泽。
(11)旧指妇女蒙受痛苦凌辱的生活境遇。
(12)引申为不正当的活动领域。
(13)五行之一。
(14)星名。参见“水星”、“水宿”。
(15)官名。
(16)中医学称肾。
(17)古代棋盘两头当中的横道。
(18)指物的等级。
(19)旧指银子的成色,转为货币兑换贴补金、汇费及额外的收入之称。
(20)量词。指与水有关的次数。
(21)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详“水族”。
(22)姓。明有水佳胤。见《明史·梁廷栋传》。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稅上聲。【說文】準也。北方之行,象衆水?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
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又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又【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又【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又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又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又【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又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又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二水之中。?見【前漢·地理志】。
又黑水,國名,卽?韐。
又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又姓。
又【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又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又【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屬皆从水。
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屬皆从水。式軌切
(水)準也。準古音追上聲。此以曡韵爲訓。如戸護尾微之例。釋名曰。水、準也。準、平也。天下莫平於水。故匠人建國必水地。北方之行。月令曰。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象衆水竝流、中有微陽之氣也。火、外陽内陰。水、外陰内陽。中畫象其陽。云微陽者、陽在内也。微猶隱也。水之文與卦略同。式軌切。十五部。凡水之屬皆从水。
water, liquid, lot5on, juice
shuǐ
①<名>水。《劝学》:“冰,~为之,而寒于~。”
②<名>河流。《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西流。”
③<名>泛指水域。《赤壁之战》:“刘备、周瑜~陆并进,追操至南郡。”
④<名>水灾。《女娲补天》:“~浩洋而不息。”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头水 、一头雾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廉如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水儿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清如水 、一溜水 、一潭死水 、一点水一个泡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碗水摆平 、一碗水端平 、一肚子坏水 、一衣带水 、一衣帶水 、一败如水 、一顺水 、丁丁漏水 、丁东水 、丁令溪水 、丁字水 、丁水 、万水千山 、三千水 、三山二水 、三日曲水 、三水县 、三水部 、三点水 、上下水 、上击水车 、上善若水 、上水 、上水船 、上水道 、上水鱼 、上池水 、下击水车 、下水 、下水礼 、下水船 、下水道 、不习水土 、不伏水土 、不便水土 、不图打点,只图混水 、不服水土 、不習水土 、不通水火 、不避水火 、东流水 、中水 、中水位 、中水期
一口吸尽西江水 、一尺水十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廉如水 、一清如水 、一潭死水 、一碗水端平 、一肚子坏水 、一衣带水 、一败如水 、万水千山 、不习水土 、不伏水土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不習水土 、不通水火 、不避水火 、临水楼台 、临水登山 、乐山乐水 、乐山爱水 、乘顺水船 、乘高决水 、书符咒水 、买臣覆水 、乳水交融 、云心水性 、云龙鱼水 、井水不犯河水 、交淡若水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付之流水 、以水投水 、以水投石 、以水救水 、以水洗血 、以水济水 、以石投水 、似水如鱼 、似水流年 、依山傍水 、借水推船 、借水行舟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兼葭秋水 、冰寒于水 、冰清水冷 、冷水浇头 、冷水浇背 、冷水烫猪 、出山泉水 、出水芙蓉 、判若水火 、剩山残水 、剩水残山 、剩汤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