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汩字的意思

汩
拼音gǔ yù
注音ㄍㄨˇ ㄩˋ
部首氵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丨フ一一统一码6C69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ǔ(ㄍㄨˇ)

⒈  水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⒉  治理,疏通:决汩九川。

⒊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

⒋  涌出的泉水。

⒌  沉没():汩没()。

其他字义

yù(ㄩˋ)

⒈  迅疾的样子:悲风汩起。

造字法

形声:从氵、曰声

English

run swiftly

汩(繁体字:汩)   拼音: gǔ,yù  注音:ㄍㄨˇ ㄩˋ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汩(8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曰声 可拆字为“氵 日”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稳重,睿智,多才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JG   仓颉:EA   郑码:VKVV   中文电码:3102   区位码: 6773   四角号码: 36100

统一码:6c69   笔顺编号: 4412511   笔顺读写:捺捺横竖折横横   汩的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gǔ][《廣韻》古忽切,入没,見。]
(1)治水。亦泛指治。
(2)乱;扰乱。
(3)搅浑。
(4)引申为混浊。
(5)沉迷。
(6)淹没;湮灭。
(7)象声词。参见“汩汩”。[②][yù][《廣韻》于筆切,入質,云。]
(1)疾行。
(2)光洁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汩磑磑以璀璨,赫燡燡而爥坤。”李善注:“汩,浄貌。”一说,高峻貌,见李周翰注。
(3)深水。
(4)语助词。用同“聿”。[③][hú][《集韻》胡骨切,入,匣。]涌波。

康熙字典

【唐韻】于筆切【集韻】【韻會】越筆切,?音䫻。水流也。與?同。【楚辭·九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王逸註】汩流也。 
又疾貌。【揚子·方言】汩遙,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遙。【司馬相如·上林賦】滭沸宓汩。【註】宓汩,去疾也。 
又淨貌。【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註】汩,淨貌。 
又汩越,光明貌。【何晏·景福殿賦】羅疎柱之汩越。 
又拂汩,鼓動之貌。【揚雄·甘泉賦】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汨mì,gǔ、汩。

说文解字

治水也。从水曰聲。

治水也。从水曰聲。于筆切文四百六十八 重二十二(文四百六十四 重二十五)

(汩)治水也。天問:不任汩鴻,師何以尚之。王云:汩,治也。鴻,大水也。引伸之,凡治皆謂汩。書序汨作。汩,治也。汩本訓亂,如亂之訓治。故洪範汩陳其五行。汩,亂也。上文淈訓濁,而釋詁云:淈,治也。郭景純云:淈汩同。从水曰聲。于筆切。十五部。俗音古忽切。訓汩,汩亂。文四百六十五宋本五作八,今篆,補池篆。 重二十三今補濂篆。

英语翻译

run swiftly

汩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动>治水;疏通。《天问》:“不任~鸿,师何以尚之。”
②〈动>弄乱;扰乱。《尚书•洪范》:“~陈其五行。”

①<形>水流迅疾的样子。《九章•怀沙》:“浩浩沅汀,分流~兮。”【引】快,迅疾。江淹《恨赋》:“悲风~起。”
②<动>没;沉下。李白《日出入行》:“汝奚~没于荒淫之波。”

带"汩"字的组词

决汩 、宓汩 、戫汩 、扬汩 、掎汩 、汩丧 、汩乱 、汩和 、汩徂 、汩殁 、汩汩 、汩汲 、汩沉 、汩没 、汩泥 、汩活 、汩流 、汩淈 、汩淴 、汩渪 、汩湟 、汩湮 、汩溺 、汩漱 、汩潏 、汩濦 、汩碌碌 、汩董 、汩起 、汩越 、汩陈 、没汩 、沰汩 、洄汩 、淙汩 、渓汩 、渕汩 、湮汩 、滂汩 、滔滔汩汩 、漂汩 、漝汩 、瀄汩 、荡汩 、陵汩

带"汩"字的成语

滔滔汩汩

《汩》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汩丧 、汩乱 、汩咄 、汩和 、汩徂 、汩惑 、汩振 、汩殁 、汩汩 、汩汲 、汩沉 、汩没 、汩泥 、汩活 、汩流 、汩涌 、汩淈 、汩淢 、汩淴 、汩湟 、汩湮 、汩溺 、汩漱 、汩潏 、汩濦 、汩碌碌 、汩董 、汩起 、汩越 、汩都都 、汩陈

《汩》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滔滔汩汩

《汩》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决汩 、宓汩 、戫汩 、扬汩 、掎汩 、汩汩 、沈汩 、没汩 、沰汩 、洄汩 、浮汩 、淙汩 、渓汩 、渕汩 、滂汩 、滔滔汩汩 、漂汩 、漝汩 、瀄汩 、瑟汩 、荡汩 、赍汩 、陵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