汬(繁体字:汬) 拼音: jǐng 注音:ㄐ一ㄥˇ
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8画 康熙字典:汬(8画)
简体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8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井 水”
繁体部首: 水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可爱,独立,活泼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FJIU 仓颉:TTE 郑码:BDNK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5902
统一码:6c6c 笔顺编号: 11322534 笔顺读写:横横撇竖竖折撇捺 汬的笔顺 一一ノ丨丨フ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jǐng]“阱1”的古字。
【玉篇】古文阱字。註見阜部四畫。
陷也。从?从井,井亦聲。穽:阱或从穴。汬:古文阱从水。
陷也。从从井,井亦聲。穽,阱或从穴。汬,古文阱从水。疾正切
(阱)陷也。穿地陷獸。从丼。於大陸作之如井。丼亦聲。疾正切。十一部。
(穽)阱或从穴。中庸音義曰:阱本作穽,同。引說文穽或阱字也。今本釋文於或下妄沾爲字。按古本說文多云某或某字,見於經典釋文者往往如是。周禮注所謂古字多或也。今本說文改之云某或作某,非古也。若讀釋文竄改者,則益可
矣。
(汬)古文阱,从水。鍇本作阱或从水。玉篇云:古文作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