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決字的意思

決
拼音jué
注音ㄐㄩㄝˊ
部首氵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フ一ノ丶统一码6C7A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ué(ㄐㄩㄝˊ)

⒈  同“决”。

English

decide, determine, judge

決(繁体字:決)   拼音: jué  注音:ㄐㄩㄝˊ   异体字:决吷夬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決(8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氵 夬”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敏锐,独立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NWY   仓颉:EDK   郑码:VXGD   中文电码:3082   区位码:   四角号码: 35180

统一码:6c7a   笔顺编号: 4415134   笔顺读写:捺捺横折横撇捺   決的笔顺 丶丶一フ一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jué][《廣韻》古穴切,入屑,見。]“夬2”的被通假字。亦作“决1”。
(1)排除壅塞,疏通水道。
(2)谓掘堤放水。
(3)冲破堤岸;堤岸溃破。
(4)指堤岸溃破之处,决口。
(5)引申指拨开;剖开。
(6)穿通。
(7)张开。
(8)断;断裂。
(9)引申为截断。
(10)断绝;完毕。
(11)引申指决裂。
(12)决断;决定。
(13)分辨;判断。
(14)较量;决定胜负。
(15)判决。
(16)责打。
(17)处死犯人。
(18)果断。
(19)副词。必然;一定。
(20)同“趹”、“駃”。
(21)通“抉”。挖出;挑出。
(22)通“抉”。揭发。
(23)通“抉”。撬开;举。参见“決植”。
(24)通“抉”。选取。参见“決善”。
(25)通“抉”。古代射箭时套在大拇指上的骨质套子,以便钩弦。俗称扳指。
(26)通“抉”。指射箭的动作。
(27)通“訣”。辞别,如别。
(28)通“訣”。诀窍。
(29)古水名。参见“決水”。[②][xuè][《廣韻》呼決切,入屑,曉。]亦作“决2”。迅疾貌。[③][quē][《集韻》苦穴切,入屑,溪。]亦作“决3”。通“缺1”。破裂。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
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云決吻。決如字。
又烏穴反。 
又開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闓音開。【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主罪法者。【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呼決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飛也。與?通。【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決或作?。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與缺同。或从血作?。亦作決。【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也。 
又涓惠切,音桂。疾貌。【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註】決,徐邈讀古惠反。

说文解字

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

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古穴切

(決)下流也。各本作行流。衆經音義三引皆作下流。下讀自上下下之下。胡駕切。決水之義引伸爲決从水。夬聲。古穴切。衆經音義三引說文胡玦切。十五部。廬江有決水。出大別山。地理志。廬江郡雩婁。決水、北至蓼入淮。又有灌水、亦北至蓼入決。水經注。決水、自安豐縣故城西北。逕蓼縣故城東。又西北、灌水注之。又北入於淮。決水卽今史河。詳灌字下。按漢志六安國安豐縣下曰。禹貢大別在西南。許云決水出大別山。卽安豐之大別山也。漢安豐今爲固始及霍丘。

英语翻译

decide, determine, jud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