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沇字的意思

沇
拼音yǎn
注音一ㄢˇ
部首氵部
总笔画7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フ丶ノフ统一码6C8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ǎn(一ㄢˇ)

⒈  〔沇水〕济水的别称,古河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English

flowing and engulfing; brimming

沇(繁体字:沇)   拼音: yǎn  注音:一ㄢˇ   异体字:兗㕣渷沿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4画   总笔画:7画  康熙字典:沇(8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氵 允”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安康,阳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CQN   仓颉:EIHU   郑码:VZRD   中文电码:8657   区位码:   四角号码: 33112

统一码:6c87   笔顺编号: 4415435   笔顺读写:捺捺横折捺撇折   沇的笔顺 丶丶一フ丶ノフ

汉语大字典

[①][yǎn][《廣韻》以轉切,上獮,以。]
(1)水名。济水的别称。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至温县入黄河。又自荥泽复出黄河南,东流至山东省琅槐(今广饶县)入渤海。
(2)同“兖”。古州名。
(3)见“沇沇”。[②][wěi][《集韻》愈水切,上旨,以。]见“沇2溶”。

康熙字典

〔古文〕沿【唐韻】【集韻】【韻會】?以轉切,音兗。水名。【說文】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書·禹貢】道沇水東流爲濟。【山海經】聮水西北流,注于秦澤。【註】聮衍聲相近,卽沇水也。【水經注】濟水逕原城南,東合北水,亂流東南注,分爲二水。一水東南流,俗謂之衍水,卽沇水也。 
又沇沇,流行貌。【前漢·郊祀歌】沇沇四塞。 
又與兗通。【甘氏星經】兗州作沇州。【前漢·天文志】角亢氐,沇州。 
又【集韻】庾準切,音尹。義同。 
又兪水切,唯上聲。沇溶,水流㵎谷中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沇溶淫鬻。 【集韻】或从兗作渷。

说文解字

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爲泲。从水允聲。沿:古文沇。 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

水。出河東東垣王屋山,東爲泲。从水允聲。沿,古文沇。〖注〗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以轉切

(沇)沇水。出河東垣東王屋山。謂垣縣東之王屋山。水經云垣縣東王屋山是也。東爲洓。各本作河東東垣,誤倒一字,今依水經正。周禮職方氏注、山海經注皆云東垣,衍字耳。漢志眞定縣故東垣非此地。若晉史、宋志、後魏志、隋志之東垣,則今河南府之新安縣也。河東郡垣,二志同。今山西絳州垣曲縣,河南懷慶府濟源縣是其地。垣曲縣縣西北二十里有垣縣城是也。前志垣下曰:禹貢王屋山在東北,沇水所出。東南至武德入河,軼出熒陽北地中。又東至琅槐入海,過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過郡九者,河東、河内、陳畱、梁國、濟陰、泰山、濟南、齊郡、千乗也。水經曰:濟水,出河東垣縣東王屋山爲沇水。東至溫縣西北爲濟水,南當鞏縣北。南入於河。王屋山今在濟源縣西八十里,沇水所出。北山經曰:王屋之山,㶌水出焉。郭云:㶌沇聲相近。卽沇水也。尚書某氏傳曰:泉源爲沇,流去爲濟。按泉出沮洳曰沇,引伸爲沇州。口部曰: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从水允聲。以轉切。十四部。

(㕣)古文沇如此。各本篆作沿,誤,今正。臣鉉等曰:口部已有,此重出。按口部小篆有㕣。然則鉉時不從水旁也。口部㕣下曰:山閒淊泥地,從口,從水敗皃。葢㕣字在古文則爲沇水、沇州。在小篆則訓山閒淊泥地。如孌字在籒文則訓順。在小篆則訓慕。皆同形而古今異義也。古文作㕣,小篆作沇,變作兖,此同義而古今異形也。

英语翻译

flowing and engulfing; brimming

带"沇"字的组词

沇沇 、沇溶

《沇》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沇沇 、沇溶

《沇》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沇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