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繁体字:沱) 拼音: tuó 注音:ㄊㄨㄛˊ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8画 康熙字典:沱(9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它声 可拆字为“氵 它”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聪颖,温柔,独立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PXN 仓颉:EJP 郑码:VWRR 中文电码:3108 区位码: 6791 四角号码: 33112
统一码:6cb1 笔顺编号: 44144535 笔顺读写:捺捺横捺捺折撇折 沱的笔顺 丶丶一丶丶フノフ
汉语大字典
[①][tuó][《廣韻》徒河切,平歌,定。]亦作“池2”。亦作“沲1”。
(1)江水支流的通称。
(2)大雨貌。
(3)泪垂貌。参见“沱若”。
(4)可以停船的水湾。多用于地名。四川省有朱家沱、石盘沱等。
(5)古水名。《书·禹贡》荆梁二州下皆有“沱潛既道”之语。据《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记载有二:一在今四川省郫县西南,一在今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县西南。前者即今郫江前身,一说,即今毗河。后者当今何水无考。[②][duò][《廣韻》徒可切,上哿,定。]亦作“沲2”。见“淡沲”。[③][chí][《集韻》陳知切,平支,澄。]通“池1”。护城河。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音駝。【說文】江別流也。出㟭山。【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音柁。與?同。瀢?,沙土往來貌。【郭璞·江賦】碧沙瀢?而往來。
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考證:〔【說文】水別流也。〕 謹照原文水改江。
江別流也。出㟭山東,別爲沱。从水它聲。
江別流也。出㟭山東,別爲沱。从水它聲。徒何切〖注〗臣鉉等曰:沱沼之沱,通用此字。今別作池,非是。
臣鉉等曰:沱沼之沱,通用此字。今別作池,非是。
(沱)江別流也。召南曰。江有沱。釋水曰。水自江出爲沱。毛傳曰。沱、江之別者。按今說文衍流字。宜刪。沱爲江之別。如勃澥爲海之別。立文正同。禹貢某氏注云。沱、江別名。江別名、謂江之別出者之名也。別皆彼列切。出崏山東。句。別爲沱。禹貢曰。岷山道江。東別爲沱。按荆州、梁州皆有沱。地理志蜀郡郫下曰。禹貢江沱在西。東入江。汶江下曰。江沱在西南。東入江。皆謂梁州沱也。於南郡枝江曰。江沱在西。東入江。謂荆州沱也。道江之東別爲沱。自當謂梁州者。鄭注尙書不信地理志所說。以今水道言之。水道提綱曰。江至灌縣曰都江。分爲二派。其南流者、正派也。其東流經郫縣新緐成都新都金堂、南經州資陽資縣富順、至瀘州復入江者、沱江也。沱江會北來綿雒諸水而南入江曰中水。是首受江、尾入江。與漢志合。然此郫之沱耳。汶江之沱尙當在其上流。未審今何水。从水。它聲。徒何切。十七部。
rivers, streams, waterways; flow
下沱市 、大雨滂沱 、屈沱 、恶沱 、江沱 、沱汜 、沱江 、沱若 、沱茶 、涕泗滂沱 、涾沱 、淡沱 、渨沱 、滂沱 、滂沱大雨 、滹沱 、滹沱河 、滹沱饭 、滹沱麦饭 、潭沱 、澹沱 、瀢沱 、颓沱 、黄沱
大雨滂沱 、涕泗滂沱 、滂沱大雨
《沱》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沱汜 、沱江 、沱若 、沱茶
《沱》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呼沱饭 、滂沱大雨 、滹沱饭 、滹沱麦饭
《沱》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大雨滂沱 、屈沱 、恶沱 、江沱 、涕泗滂沱 、淡沱 、淲沱 、渨沱 、滂沱 、滹沱 、潭沱 、澹沱 、瀢沱 、颓沱 、黄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