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涝字的意思

涝
拼音lào
注音ㄌㄠˋ
部首氵部
总笔画10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一丨丨丶フフノ统一码6D9D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涝(澇)lào(ㄌㄠˋ)

⒈  雨水过多,被水淹,与“旱”相对:排涝。抗旱防涝。涝灾。

汉英互译

waterlogging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氵、劳声

English

inundate, flood; torrent

涝(繁体字:澇)   拼音: lào  注音:ㄌㄠˋ   异体字: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涝(16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劳声 可拆字为“氵 劳”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清纯,独立,文静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APL   仓颉:ETBS   郑码:VEWY   中文电码:3399   区位码: 3252   四角号码: 34127

统一码:6d9d   笔顺编号: 4411224553   笔顺读写:捺捺横横竖竖捺折折撇   涝的笔顺 丶丶一一丨丨丶フフノ

汉语大字典

[①][lào][《廣韻》郎到切,去号,來。]“涝1”的繁体字。亦作“潦2”。
(1)水淹没;雨多成灾。
(2)指淹没田地的积水。
(3)浇灌,灌溉。参见“澇田”。[②][láo][《廣韻》魯刀切,平豪,來。][《廣韻》盧晧切,上晧,來。]“涝2”的繁体字。
(1)水名。在今陕西省境内,为关中八川之一。
(2)水名。在今山西省境内,源出浮山县黑山,西流合潏水,至临汾市北入汾水。
(3)大波。
(4)同“撈”。

康熙字典

【廣韻】魯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刀切,?音勞。水名。【說文】水出扶風鄠北。亦作潦。【司馬相如·上林賦】酆鎬潦潏。【註】潦,卽澇水。 
又灘名。【水經注】漢水,
又東謂之澇灘。 
又大波也。【木華·海賦】飛澇相磢。 
又【廣韻】盧皓切【集韻】魯晧切,?音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郞到切,勞去聲。義同。一曰淹也。

说文解字

水。出扶風鄠,北入渭。从水勞聲。

水。出扶風鄠,北入渭。从水勞聲。魯刀切

(澇)澇水。出右扶風鄠,北入渭。右扶風鄠,見邑部。上林賦曰:終始灞滻,出入涇渭。酆鎬潦潏,紆餘委蛇。經營乎其內,蕩蕩乎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潘岳關中記曰:涇、渭、灞、滻、酆、鎬、潦、潏,所謂八川。李善曰:潦卽澇水也。水經曰:渭水,又東過槐里縣南,又東,澇水從南來注之。今陝西西安府鄠縣縣西三里,澇水出南山澇谷,北流經故萯陽宫,西入長安縣畍,入渭。故曰北入渭。水道提綱曰:渭水東經鄠縣北境,咸陽縣城東南。又東北有豐水自西來,合諸水北流注之。諸水者,澇水、滈水、潏水。从水勞聲。魯刀切。二部。史、漢、文皆作潦,惟封禪書正作澇。按今用爲旱澇字。

英语翻译

inundate, flood; torrent

涝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lǎo
<动>雨水过多,淹了庄稼。《三国志•魏书•郑浑传》:“患水~,百姓饥乏。”
láo
①<名>大波浪。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浴雨排风,吹~弄翮。”
②﹤名﹥河流名,在今陕西省。

带"涝"字的组词

一涝 、內涝 、内涝 、十年九涝 、夏涝 、干涝 、干隔涝汉子 、抗涝 、排涝 、旱涝 、旱涝保收 、水涝 、沥涝 、洪涝 、涝地 、涝害 、涝朝 、涝池 、涝洼地 、涝涝 、涝灾 、涝田 、涝疏旱溉 、渍涝 、灾涝 、积涝 、螽涝 、衍涝 、防涝 、雨涝 、飞涝

带"涝"字的成语

旱涝保收

《涝》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涝地 、涝害 、涝朝 、涝池 、涝洼地 、涝涝 、涝灾 、涝田 、涝疏旱溉

《涝》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干隔涝汉子 、旱涝保收

《涝》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一涝 、内涝 、十年九涝 、夏涝 、干涝 、抗涝 、排涝 、旱涝 、水涝 、沥涝 、洪涝 、涝涝 、渍涝 、灾涝 、积涝 、螽涝 、衍涝 、豆腐涝 、防涝 、雨涝 、飞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