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淤字的意思

淤
拼音
注音
部首氵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中右
笔顺丶丶一丶一フノノ丶丶丶统一码6DE4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ū(ㄩ)

⒈  水道被泥沙阻塞:淤塞。淤积。淤滞。淤埋。

⒉  河沟中沉积的泥沙:淤泥。淤溉。

⒊  同“瘀”。

汉英互译

silt

造字法

形声:从氵、於声

English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淤(繁体字:淤)   拼音: yū  注音:ㄩ   异体字: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淤(12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於声 可拆字为“氵 於”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安康,文静,优雅之意   字体结构:左中右

五笔:IYWU   仓颉:EYSY   郑码:VSOT   中文电码:3226   区位码: 5157   四角号码: 38133

统一码:6de4   笔顺编号: 44141533444   笔顺读写:捺捺横捺横折撇撇捺捺捺   淤的笔顺 丶丶一丶一フノノ丶丶丶

汉语大字典

[①][yū][《廣韻》央居切,平魚,影。][《廣韻》依倨切,去御,影。]亦作“1”。
(1)水中沉淀的泥沙。
(2)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3)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引申为郁结。
(4)滞塞,不流通。参见“淤血”、“淤洳”。
(5)方言。溢出。
(6)污浊。[②][yù][《廣韻》依倨切,去御,影。]通“飫1”。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依據切,音飫。【說文】澱滓濁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又【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又【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音於。義同。 
又【集韻】或从土作?。通作閼。【通鑑】秦鑿涇水爲渠,注塡閼之水。【集覽曰】閼,依據反。或作?。通作淤。 
又與飫通。【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註】淤與飫同。

说文解字

澱滓,濁泥。从水於聲。

澱滓,濁泥。从水於聲。依據切

(淤)澱滓濁泥也。方言。水中可居爲洲。三輔謂之淤。其引伸之義也。从水。於聲。依據切。五部。

英语翻译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淤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①<名>水底沉积的污泥。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潏水带寒~。”
②<名>冲积而成的水中陆地。司马相如《上林赋》:“行乎洲~之浦。”
③<动>淤积。《新唐书•孟简传》:“州有孟渎,久~阏。”
【淤阏】水流不通。
【淤溉】用含有淤泥的水灌田以增肥力。

带"淤"字的组词

一泛一淤 、出淤泥而不染 、刷淤 、发淤 、填淤 、壅淤 、寒淤 、弎淤 、放淤 、沮淤 、河淤 、泥淤 、洲淤 、润淤 、淤伤 、淤土 、淤垫 、淤塞 、淤泥 、淤洳 、淤浊 、淤涌 、淤涩 、淤淀 、淤渟 、淤渣 、淤溉 、淤滞 、淤滩 、淤灌 、淤田 、淤磨 、淤积 、淤血 、淤赐 、淤阏 、淤集 、淤黑 、渐淤 、湫淤 、滓淤 、潴淤 、胶淤 、蒸饼淤

带"淤"字的成语

出淤泥而不染

《淤》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淤伤 、淤土 、淤垫 、淤塞 、淤塞 、淤塞(-sè) 、淤泥 、淤洳 、淤浊 、淤涌 、淤涩 、淤淀 、淤渟 、淤渣 、淤溉 、淤滞 、淤滩 、淤灌 、淤田 、淤磨 、淤积 、淤血 、淤赐 、淤阏 、淤集 、淤黑

《淤》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出淤泥而不染

《淤》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刷淤 、发淤 、填淤 、壅淤 、寒淤 、弎淤 、放淤 、沮淤 、河淤 、泥淤 、洲淤 、润淤 、渐淤 、湫淤 、滓淤 、潴淤 、积淤 、胶淤 、蒸饼淤 、黄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