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渐字的意思

渐
拼音jiàn jiān
注音ㄐ一ㄢˋ ㄐ一ㄢ
部首氵部
总笔画11画 结构左中右
笔顺丶丶一一フ丨一ノノ一丨统一码6E10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渐(漸)jiàn(ㄐ一ㄢˋ)

⒈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渐。渐进。渐渐。渐次。渐悟。渐冉(逐渐)。防微杜渐。

⒉  加剧:疾大渐。

⒊  疏导:渐九川。

其他字义

渐(漸)jiān(ㄐ一ㄢ)

⒈  浸:渐渍。渐洳(浸湿)。渐染。渐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⒉  流入:东渐于海。

汉英互译

gradually

造字法

形声:从氵、斩声

English

gradually

详细解释

jiān

(1) [flow into]

。——《·

(2) ()

(3) [soak]

。——《·

。——《··

。——《广

。——《·

。——《·

。——《·

。——《··

(4) ();();();()

(5) [contaminate]

。——《·

(6) ();();()

(7) [cheat]

。——《·

(8) ();();();()

(9) ( qián)”。 [hide;conceal;lie low]

。——《·

?——《·

(10) ();

(11) jiàn

jiàn

(1) ()

(2) [Jian River]

。——《

。——《·》。

(3) [omen]。();

jiàn

(1) [gradually]

。——·

。——·

。——《·

(2) ();();()

(3) [immediately;at once;right away]

。——《

(4) [slowly]

。——[]

jiàn

(1) [dredge]

。——《

(2) [aggravate]

。——《

:“。”——《·》。:“。”

。——《

(3) [grow]

。——·

(4) ()

(5) jiān

渐(繁体字:漸)   拼音: jiàn,jiān  注音:ㄐ一ㄢˋ ㄐ一ㄢ   异体字: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渐(15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斩声 可拆字为“氵 斩”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踏实稳重、成熟大方之意   字体结构:左中右

五笔:ILRH   仓颉:EKQL   郑码:VHPD   中文电码:3362   区位码: 2905   四角号码: 32121

统一码:6e10   笔顺编号: 44115213312   笔顺读写:捺捺横横折竖横撇撇横竖   渐的笔顺 丶丶一一フ丨一ノノ一丨

汉语大字典

[①][jiàn][《廣韻》慈染切,上琰,從。]“渐1”的繁体字。
(1)古水名。即今浙江,亦指浙江中、上游的新安江。
(2)缓进;逐步。
(3)逐渐发展的过程。
(4)(疾病)严重;加剧。
(5)疏导。
(6)开端,起始。
(7)引申为端倪;迹象。
(8)条件;前提。
(9)次序。
(10)引申为依照次序。
(11)成长;滋长。
(12)逐渐。
(13)正,正当。
(14)旋即,不久。
(15)至,到。
(16)《易》卦名,艮下巽上。
(17)佛教语,指说法的浅深次第。亦谓主张信徒须历长期修行,始得心明累尽,达到涅槃境界。与“頓”相对。
(18)人体穴位名。
(19)用同“慚”。参见“漸恧”。[②][jiān][《廣韻》子廉切,平鹽,精。]“渐2”的繁体字。“湛4”的被通假字。
(1)流入;入。
(2)淹没;浸泡。
(3)引申为殁,死亡。
(4)沾湿;溅湿。
(5)滋润;润泽。
(6)熏染,习染。
(7)欺诈。
(8)见“漸2漸”。[③][qián][《集韻》慈鹽切,平鹽,從。]通“潛1”。“渐3”的繁体字。潜伏。[④][chán][《集韻》鋤銜切,平銜,崇。]通“巉1”。“渐4”的繁体字。山石高峻貌。

康熙字典

【唐韻】慈冉切【集韻】【韻會】疾染切【正韻】秦冉切,??上聲。水名。【說文】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 
又漸次也,進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漸卦正義】漸者,不速之名。凡物有變移,徐而不速,謂之漸。 
又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釋文】如字,本
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 
又【集韻】鋤銜切,音鑱。與巉通。高也。或作嶄。【詩·小雅】漸漸之石,維其高矣。 
又側銜切,音?。流貌。【楚辭·九章】涕漸漸兮。 
又【廣韻】子廉切【集韻】【韻會】【正韻】將廉切,?音尖。流入也。【書·禹貢】東漸于海。 
又漬也,濕也。【詩·衞風】漸車帷裳。 
又浸也,染也。【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 
又臺名。【水經注】太液池中有漸臺,三十丈。 
又星名。【甘氏星經】漸臺四星,屬織女東足。 
又【集韻】子艷切,音?。漸洳,溼貌也。 
又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 
又【類篇】慈鹽切,音潛。涉水也。與潛通。【書·洪範】沉潛剛克。【左傳】【史記】皆作沉漸。考證:〔通作蔪。【書·禹貢】草木漸包。【傳】如字,本
又作蔪。〕 謹照原書傳字改釋文。

说文解字

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从水斬聲。

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从水斬聲。慈冉切

漸水。出丹陽黟蠻中。東入海。丹陽郡黟、二志同。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云漸水出黟南之蠻夷中、則今錢塘江之北源南源皆見矣。前志黟下曰。漸江水出南蠻夷中。東入海。水經曰。漸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餘杭。東入於海。按班、許、水經皆曰漸江水。酈氏注則曰浙江。葢水經以後無稱漸江者。其前則山海經、吳越春秋、史記皆曰浙江。山海經有出於漢人者。漢人之書地理志說文爲謹嚴。據許立文。曰江至會稽山陰爲浙江、謂崏江也。曰漸江水出丹陽黟南蠻中、謂今錢唐江也。分別畫然。葢浙江者、崏江之委。漸江者、錢唐江源流之緫稱。二水古於山陰相合。故可統名之曰浙江。後世水道絕不相通。而錢唐江猶冒浙江之名。失其本號耳。水道提綱曰。浙水有南北二源。北曰徽港。卽新安江。出歙縣、黟縣、績溪、休寧諸山。南源有二。一曰衢港。卽信安江。出開化、江山二縣山。一曰婺港。卽東陽江。出東陽縣山。南北二港在嚴州府治建德縣合流。而北經桐廬縣、富陽縣。至蕭山縣西南。合浦陽江。經杭州府城東南。至龕赭二山之閒入海。班、許云黟南蠻中、今之北源南源皆包舉矣。从水。斬聲。冄切。八部。按走部有?字、訓進也。今則皆用漸字而?廢矣。

英语翻译

gradually

渐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jiān
①<动>浸渍;浸泡。《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②<动>浸湿;沾湿。《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车帷裳。”
③<动>浸染;沾染。《汉书•龚遂传》:“今大王亲近群小,~渍邪恶。”
④<动>逐渐传入。宋应星《天工开物•蔗种》:“今蜀中盛种,亦自西域~来也。”
jiàn
①<动>渐进;逐步发展。《史记•太史公自序》:“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久矣。”
②<副>逐渐;渐渐。《醉翁亭记》:“~闻水声潺潺。”
③<名>苗头;事物发展的开端。《教战守策》:“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不可长。”
【渐泽】低湿之地。
【渐冉】逐渐,时光一点一点地过去。

带"渐"字的组词

东渐 、东渐西被 、傅以渐 、兰芷渐滫 、南顿北渐 、即里渐里 、大渐 、大渐弥留 、奸渐 、害渐 、平渐 、循序渐进 、微渐 、慎防杜渐 、无渐 、日渐 、日渐月染 、木渐 、杜渐防微 、杜渐防萌 、杜渐除微 、沈渐 、沉渐刚克 、沾渐 、流渐 、浸渐 、淹渐 、渍渐 、渐不可长 、渐入佳境 、渐冉 、渐包 、渐化 、渐及 、渐变 、渐台 、渐快 、渐悟 、渐慢 、渐摩 、渐教 、渐有起色 、渐染 、渐次 、渐毒 、渐泽 、渐洳 、渐浸 、渐涂 、渐涵 、渐淤 、渐渍 、渐渐 、渐磨 、渐离 、渐积 、渐稀 、渐耳 、渐至佳境 、渐苒

带"渐"字的成语

大渐弥留 、循序渐进 、慎防杜渐 、日渐月染 、杜渐防微 、杜渐防萌 、杜渐除微 、沉渐刚克 、渐不可长 、渐入佳境 、渐至佳境 、积习渐靡 、西学东渐 、遏渐防萌 、防微杜渐 、防萌杜渐 、鸿渐之仪 、鸿渐之翼 、鸿渐于干

《渐》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渐丁 、渐不可长 、渐仁摩义 、渐伸线 、渐入佳境 、渐冉 、渐包 、渐化 、渐及 、渐变 、渐台 、渐寖 、渐导 、渐屈线 、渐巧 、渐快 、渐恧 、渐悟 、渐慢 、渐摩 、渐教 、渐染 、渐次 、渐毒 、渐泽 、渐洳 、渐浸 、渐涂 、渐润 、渐涵 、渐淤 、渐渍 、渐渐 、渐濡 、渐磨 、渐离 、渐积 、渐稀 、渐耳 、渐至佳境 、渐苒 、渐营 、渐行 、渐诈 、渐近线 、渐进 、渐靡 、渐鸿

《渐》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东渐西被 、兰芷渐滫 、即里渐里 、大渐弥留 、循序渐进 、情窦渐开 、日渐月染 、杜渐防微 、杜渐防萌 、杜渐除微 、沉渐刚克 、积习渐靡 、遏渐防萌 、高渐离 、鸿渐之仪 、鸿渐之翼 、鸿渐于干

《渐》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东渐 、南顿北渐 、大渐 、奸渐 、害渐 、平渐 、微渐 、慎防杜渐 、无渐 、日渐 、木渐 、沈渐 、沾渐 、流渐 、浸渐 、淹渐 、渍渐 、渐渐 、湛渐 、疏渐 、积渐 、端渐 、衰渐 、迤渐 、逐渐 、遐渐 、防微杜渐 、防萌杜渐 、阶渐 、顿渐 、鸿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