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湓字的意思

湓
拼音pén
注音ㄆㄣˊ
部首氵部
总笔画12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ノ丶フノ丨フ丨丨一统一码6E53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én(ㄆㄣˊ)

⒈  〔湓水〕今中国江西省龙开河的古称。

⒉  水等向上涌:河水湓溢。热血湓涌。

造字法

形声:从氵、盆声

English

an affluent of the River Yangtze near Kiukiang

湓(繁体字:湓)   拼音: pén  注音:ㄆㄣˊ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2画  康熙字典:湓(13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2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盆声 可拆字为“氵 盆”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成功,魅力,自信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WVL   仓颉:ECST   郑码:VOYL   中文电码:3288   区位码: 6852   四角号码: 38112

统一码:6e53   笔顺编号: 441345325221   笔顺读写:捺捺横撇捺折撇竖折竖竖横   湓的笔顺 丶丶一ノ丶フノ丨フ丨丨一

汉语大字典

[①][pén][《廣韻》薄奔切,平魂,並。]
(1)水涌溢。参见“湓溢”。
(2)水名。一名湓浦或湓江。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省瑞昌县西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名湓浦港,北流入长江。[②][pèn][《廣韻》普悶切,去慁,滂。]见“湓2流”。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正韻】蒲奔切【集韻】步奔切,?音盆。水名。【地理通釋】潯陽縣,本湓城。【唐志】江州有湓城戍。【何晏·九江志】靑湓山有井,形如盆,因號湓水,城曰湓城,浦曰湓浦,江州故有湓江。一曰水涌也。【前漢·溝洫志】河水湓溢。 
又【廣韻】【集韻】【正韻】?普悶切,音噴。【蒼頡篇】湓,水聲也。【郭璞·江賦】湓流雷煦而電激。 
又【廣韻】【集韻】【韻會】?蒲悶切,音坌。義同。 
又【博雅】漬也。亦作盆。【通雅】湓溢,滿起也。 
又【集韻】芳問切,音瀵。義同。或作㖹。

说文解字

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

水。出太原晉陽山,西南入河。从水分聲。或曰出汾陽北山,冀州浸。符分切

(汾)汾水。出大原晉陽山。西南入河。太原郡晉陽、二志同。今山西太原府太原縣縣治東北有太原舊城。城中舊有三城。一曰大明城。古晉陽城也。左傳有六名。曰大夏、曰大原、曰大鹵、曰夏墟、曰晉陽、曰鄂。其實一也。周禮河內曰冀州。其浸汾、潞。左傳曰新田有汾澮以流其惡。又曰宣汾洮。前志曰。大原郡晉陽。晉水所出。東入汾。汾陽。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陰入河。水經曰。汾水、出大原汾陽縣北管涔山。至汾陰縣北。西注於河。按許云出晉陽山與志水經不合者、志水經舉其遠源。許舉其近源也。汾出管涔山。東南過晉陽縣東。晉水從縣南東流注之。許意謂晉水卽汾水之源。所謂晉陽山者、葢卽縣甕山。在今太原縣西南十里。晉水所出也。杜注左傳曰。汾水出太原。與許合。今汾水出靜樂縣管涔山。經陽曲縣。至太原縣城東。晉水入焉。又經清源縣東南、徐溝縣北。又經交城縣、文水縣、平遙縣、汾陽縣、孝義縣、介休縣、靈石縣、霍州、趙城縣、洪洞縣、臨汾縣、襄陵縣、太平縣、曲沃縣。至絳州城南。澮水入焉。又經稷山縣、河津縣。至榮河縣北境入河。在龍門之南五十里。曰汾口。於古水道無大異。从水。分聲。符分切。十三部。按大雅汾王之甥。毛曰。汾、大也。此謂汾卽墳之假借也。或曰出汾陽北山。漢志、水經說見上。鄭注周禮亦曰汾出汾陽。冀州浸。周禮職方氏文。

英语翻译

an affluent of the River Yangtze near Kiukiang

带"湓"字的组词

湓口 、湓噎 、湓流 、湓浦 、湓浦口 、湓涌 、湓溢 、湓濞 、青湓

《湓》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湓口 、湓噎 、湓流 、湓浦 、湓浦口 、湓涌 、湓溢 、湓濞

《湓》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青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