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漕字的意思

漕
拼音cáo
注音ㄘㄠˊ
部首氵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丶一一丨フ一丨丨一丨フ一一统一码6F15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áo(ㄘㄠˊ)

⒈  利用水道转运粮食:漕运(旧时指国家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漕粮。漕河。漕渠。漕船。

汉英互译

water transport

造字法

形声:从氵、曹声

English

transport by water; canal transportation

漕(繁体字:漕)   拼音: cáo  注音:ㄘㄠˊ   异体字: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漕(15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曹声 可拆字为“氵 曹”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儒雅,文静,内敛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GMJ   仓颉:ETWA   郑码:VEKK   中文电码:3378   区位码: 6878   四角号码: 35166

统一码:6f15   笔顺编号: 44112512212511   笔顺读写:捺捺横横竖折横竖竖横竖折横横   漕的笔顺 丶丶一一丨フ一丨丨一丨フ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cáo][《廣韻》昨勞切,平豪,從。][《廣韻》在到切,去号,從。]
(1)水道运输。
(2)漕渠。
(3)谓开挖(漕渠)。
(4)漕米;漕粮。明清田赋的一种,征收谷米,后亦折银征收。
(5)宋元时漕运司及漕司的简称。
(6)水流急转处。
(7)春秋卫邑名。在今河南省滑县境。
(8)姓。汉有漕中叔。见《汉书·游侠传》。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在到切,曹去聲。【說文】水轉轂也。一曰人之所乗及船也。【前漢·武帝紀】穿漕渠通渭。【註】水轉曰漕。 
又水運曰漕。【史記·蕭相國世家】轉漕給軍。 
又姓。【史記·游俠傳】西河漕中叔。 
又【廣韻】昨勞切【集韻】【韻會】【正韻】財勞切,?音曹。衞邑名。【詩·邶風】土國城漕。 
又【集韻】徂侯切,音鯫。亦水運也。

说文解字

水轉轂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从水曹聲。

水轉轂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从水曹聲。在到切

(漕)水轉穀也。穀各本譌轂。今依韵會、平準書索隱、蕪城賦注訂。如淳漢書注曰。水轉曰漕。百官志曰。大倉令主受郡國傳漕穀。从水。聲。在到切。古音在三部。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乘下疑奪車字。葢車亦得稱漕。或云及葢誤字。按史記索隱作一云車運曰轉、水運曰漕十字。當從之。

英语翻译

transport by water; canal transportation

漕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cáo
①<动>通过水道运粮食。《史记•平准书》:“~转山东粟,以给中部官。”《吕氏春秋•孟夏纪》:“是月也,天子始~。”
②<名>古邑名。
【漕引】水上运输。
【漕运】从水道运输粮食供应京城或接济军需。

带"漕"字的组词

丁漕 、减漕 、利漕渠 、南漕 、大漕 、岁漕 、征漕 、总漕 、戍漕 、挽漕 、水落归漕 、河漕 、海漕 、漕事 、漕仓 、漕务 、漕卒 、漕台 、漕司 、漕国 、漕平 、漕府 、漕庾 、漕引 、漕截 、漕折 、漕挽 、漕斛 、漕标 、漕水 、漕河 、漕浴 、漕渠 、漕漼 、漕程 、漕米 、漕粟 、漕粮 、漕耗 、漕臣 、漕舟 、漕舫 、漕船 、漕艘 、漕荐 、漕藏 、漕计 、漕试 、漕谷 、漕贡 、漕费 、漕赋 、漕赠 、漕路 、漕转 、漕运 、漕运司 、漕運 、漕道 、漕闱

带"漕"字的成语

水落归漕

《漕》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漕事 、漕仓 、漕务 、漕卒 、漕台 、漕司 、漕国 、漕平 、漕府 、漕庾 、漕引 、漕截 、漕折 、漕挽 、漕斛 、漕标 、漕水 、漕河 、漕浴 、漕渠 、漕漼 、漕程 、漕米 、漕粟 、漕粮 、漕耗 、漕臣 、漕舟 、漕舫 、漕船 、漕艘 、漕荐 、漕藏 、漕计 、漕试 、漕谷 、漕贡 、漕费 、漕赋 、漕赠 、漕路 、漕转 、漕运 、漕运司 、漕道 、漕闱 、漕院 、漕项 、漕饟 、漕魁

《漕》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利漕渠

《漕》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丁漕 、减漕 、南漕 、大漕 、岁漕 、征漕 、总漕 、戍漕 、折漕 、挽漕 、水落归漕 、河漕 、海漕 、转漕 、边漕 、运漕 、通漕 、钱漕 、闹漕 、额漕 、饷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