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繁体字:漳) 拼音: zhāng 注音:ㄓㄤ 异体字:章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漳(15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形声 可拆字为“氵 章”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抱负、善于变通、奋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UJH 仓颉:EYTJ 郑码:VSKE 中文电码:3361 区位码: 5336 四角号码: 30146
统一码:6f33 笔顺编号: 44141431251112 笔顺读写:捺捺横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横竖 漳的笔顺 丶丶一丶一丶ノ一丨フ一一一丨
汉语大字典
[①][zhāng][《廣韻》諸良切,平陽,章。]
(1)水名。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两河,东南流至今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旧有老漳河、小漳河,皆漳河故道,今并湮。
(2)通“障”。参见“漳防”。
【唐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章。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川漳。【山海經】發鳩之山,漳水出焉。
又東北百二十里曰少山,淸漳水出焉。
又水出南郡臨沮。【山海經】荆山,漳水出焉。
又州名。【韻會】唐折福州西南境,置漳州。考證:〔【韻會】唐拆福州西南境,置漳州。〕 謹照原文拆改折。
濁漳,出上黨長子鹿谷山,東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南漳,出南郡臨沮。从水章聲。
濁漳,出上黨長子鹿谷山,東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南漳,出南郡臨沮。从水章聲。諸良切
(漳)水名。从水。章聲。韵會所據鍇本如此。諸良切。十部。水名二字、古本當作漳水也三字。濁漳、出上黨長子鹿谷山。東入淸漳。上黨郡長子、二志同。本晉邑。見左傳、國語。今山西潞安府長子縣縣西南有故長子城是也。前志長子下曰。鹿谷山、濁漳水所出。東至鄴。入淸漳。水經曰。濁漳水、出上黨長子縣西發鳩山。酈曰。漳水、出鹿谷山。與發鳩連麓而在南。淮南子謂之發苞山。故異名互見也。按今濁漳水出山西長子縣西五十里之發鳩山。經潞安府、潞城縣、襄垣縣、黎、城縣。入河南林縣畍。合於淸漳。禹貢所謂衡漳也。淸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上黨郡沾、二志同。師古曰。沾音他兼反。今山西平定州樂平縣縣西南三十里有沾縣故城。前志沾下曰。大黽谷。淸漳水所出。東北至阜成入大河。過郡五。行千六百八十里。冀州川。過郡五者、上黨魏郡淸河信都勃海也。水經曰。淸漳水出上黨沾縣西北少山大要谷。至武安縣黍窖邑。入於濁漳。按志言濁漳入淸漳。淸漳入河。經言淸漳入濁漳。濁漳會虖沱入海。乖異者、當緣作水經時與作志時異也。許云入河、與志合。王氏應麟曰。漳水舊入河。周定王五年。河徙而南。故漳水不入河而自達於海。王氏特臆度之詞。依班、許則漢時未嘗不入河也。今淸漳出樂平縣西南二十里之少山。經和順縣、遼州、河南涉縣。至林縣交漳口合濁漳。旣合之後。入直畍。移徙分合。自昔不常。今則一派至山東臨淸州入運河。一派在直
新河縣入北泊。會滹沱。至天津入海。詳見水道提綱。南漳、出南郡臨沮。南郡臨沮、二志同。今湖北襄陽府南漳縣縣西南六十里有臨沮故城是也。左傳曰。江漢雎漳。楚之望也。雎卽出漢中房陵之沮水。見上文。前志臨沮下曰。禹貢南條、荆山在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陽水。陽水入沔。行六百里。按志不言沮者、以漳該沮也。其云陽水、葢謂沮水也。水經曰。漳水出臨沮縣東荆山。東南至枝江縣北烏扶邑。入於江。酈氏曰。今漳水於當陽縣之東南百里餘而右會沮水也。按今漳水源自鄖陽府房縣景山、至保康縣境會沮水。
name of a river in Henan
沮漳 、清漳 、漳州 、漳橘 、漳汝 、漳河水 、漳浦 、漳浦县 、漳滏 、漳滨 、漳绒 、漳缎 、漳防 、衡漳
《漳》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漳橘 、漳汝 、漳河水 、漳浦 、漳滏 、漳滨 、漳绒 、漳缎 、漳防
《漳》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二漳 、沮漳 、河漳 、清漳 、衡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