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繁体字:潞) 拼音: lù 注音:ㄌㄨˋ
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潞(16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形声:从氵、路声 可拆字为“氵 路”
繁体部首: 氵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滋润、 恩泽、豁达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IKHK 仓颉:ERMR 郑码:VJRJ 中文电码:3406 区位码: 3426 四角号码: 37164
统一码:6f5e 笔顺编号: 4412512121354251 笔顺读写:捺捺横竖折横竖横竖横撇折捺竖折横 潞的笔顺 丶丶一丨フ一丨一丨一ノフ丶丨フ一
汉语大字典
[①][lù][《廣韻》洛故切,去暮,來。]
(1)水名。今山西省浊漳水。
(2)春秋时国名。其民为北方少数民族赤狄之别种。
(3)春秋齐邑名。
(4)瘦;弱。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水名。【周禮·夏官·職方氏】冀州,其浸汾潞。【註】潞,出歸德。
又江名。【廣輿記】雲南永昌軍民府城北有潞江。
又州名。【廣韻】春秋初爲?國,唐爲潞州。
又古齊邑名。【左傳·哀十七年】齊人伐衞,執般師以歸,舍諸潞。
冀州浸也。上黨有潞縣。从水路聲。
冀州浸也。上黨有潞縣。从水路聲。洛故切
(潞)冀州浸也。周禮職方氏曰。冀州、其浸汾、潞。鄭云。潞出歸德。此謂潞卽洛耳。按班、許皆云洛出歸德北夷畍中。漢歸德在今甘肅慶陽府境。洛水在今陝西同州府境入河。非冀州地也。且雍州旣曰其浸洛矣。安得又爲冀浸。鄭注於雍州云洛出懷德。冀州云潞出歸德。葢由株守地理志。而未思志歸德下言其源、懷德下言其委。一水兩言。不當改洛爲潞。以屬冀州。自雍入冀。古無此水以當之。許但云冀州浸。不言何出何入。不欲强爲之說。葢此浸自周初迄漢。湮不彰。古今變遷。大類如斯。如大河故瀆。?水枯絕。沔水不出嶓冢。皆無可疑者。班、許皆不言潞之源流。此可以正鄭注矣。闞駰曰。潞縣有潞水、爲冀州浸。卽漳水也。善長亦謂無他大川可以爲浸。惟漳水耳。此非許意也。周禮川漳、浸潞竝言。則非一物。上黨有潞縣。上黨郡潞縣、二志同。今山西潞安府潞城縣縣東北四十里有故潞城、漢縣葢治此。春秋宣十五年。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皃歸。前志曰。潞縣、故潞子國也。按潞國以水得名。从水。路聲。洛故切。五部。
river in northern china
汾潞 、潞佛子 、潞氏 、潞涿君 、潞琴 、潞病 、罢潞
《潞》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潞佛子 、潞氏 、潞涿君 、潞琴 、潞病
《潞》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汾潞 、罢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