癢(繁体字:痒) 拼音: yǎng 注音:一ㄤˇ 异体字:痒蛘
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 14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癢(11画)
简体部首:疒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疒 養”
繁体部首: 疒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内敛,稳重,可爱之意 字体结构:左上包围
五笔:UUDE 仓颉:KTOV 郑码:TUSX 中文电码:4083 区位码: 四角号码: 00132
统一码:7662 笔顺编号: 4134143111344511534 笔顺读写:捺横撇捺横捺撇横横横撇捺捺折横横折撇捺 癢的笔顺 丶一ノ丶一丶ノ一一一ノ丶丶フ一一フ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yǎng][《廣韻》餘兩切,上養,以。]亦作“痒2”。
(1)皮肤或黏膜受刺激,需要搔擦的感觉。
(2)形容某种难以抑制的强烈愿望。
(3)指烦乱。参见“癢心”。
【唐韻】似陽切【集韻】徐羊切,音詳。【說文】瘍也。
又【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博雅】痒,病也。【詩·小雅】癙憂以痒。【傳】痒,病也。
又【大雅】稼穡卒痒。
又與瘍同。創也。【周禮·天官·疾醫】夏時有痒疥疾。【後漢·律曆志】春分,晷長七尺二寸四分,當至不至,多病耳痒。
又【廣韻】餘兩切【集韻】以兩切【韻會】下朗切,音養。【玉篇】痛痒也。【廣韻】皮痒。【集韻】膚欲搔也。【抱朴子塞難卷】人不能自知其體老少痛痒之何故。
又【集韻】或作癢。通作養。詳後癢字註。
又【集韻】弋亮切,音漾。創也。
搔蛘也。从虫羊聲。
搔蛘也。从虫羊聲。余兩切
(蛘)騷蛘也。騷各本作搔。今正。疥字下曰:騷也。今亦作搔。搔,也。非其意。唐人所引作瘙。瘙見号韵,乃俗字,許所無。依義當作騷。騷,騷
也。毛云動也。騷痒者,擾動於肌膚閒也。玄應引禮記蛘不敢搔。俗多用痒癢養字,葢非也。蛘从虫者,往往有蟲濳於膜。故疥字亦或作
,作蚧。从虫⺸聲。余㒳切。十部。
i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