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繁体字:皰) 拼音: pào 注音:ㄆㄠˋ 异体字:䶌靤
部首:皮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0画 康熙字典:皰(10画)
简体部首:皮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0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皮 包”
繁体部首: 皮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多才,可爱,魅力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HCQN 仓颉:DEPRU 郑码:XIRY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7212
统一码:76b0 笔顺编号: 5325435515 笔顺读写:折撇竖折捺撇折折横折 皰的笔顺 フノ丨フ丶ノフフ一フ
汉语大字典
[①][pào][《廣韻》匹皃切,去效,滂。][《廣韻》防教切,去效,並。]
(1)皮肤上长的像水泡的小疙瘩。
(2)指眼泡。
【唐韻】旁敎切【集韻】【韻會】皮敎切,?庖去聲。【說文】面生氣也。【徐曰】面瘡也。【博雅】病也。【正字通】凡手足臂肘暴起如水泡者謂之皰。【淮南子·說林訓】潰小皰而發痤疽。【韓愈·食蝦蟇詩】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
又【廣韻】匹貌切【集韻】披敎切,?音砲。義同。 【集韻】亦作䩅䶌疱。或作胞?。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
面生气也。从皮包聲。旁教切
(皰)面生气也。玉篇作面皮生氣也。玄應書一作面生熱氣也。淮南。潰小皰而發痤疽。高曰。皰、面氣也。玄應引作靤。从皮。包聲。旁敎切。古音在三部。
pim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