緐(繁体字:緐) 拼音: fán 注音:ㄈㄢˊ
部首:糸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緐(13画)
简体部首:糸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每 系”
繁体部首: 糸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自信,内敛,阳光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TXGI 仓颉:OYHVF 郑码:MAMZ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82793
统一码:7dd0 笔顺编号: 31554143554234 笔顺读写:撇横折折捺横捺撇折折捺竖撇捺 緐的笔顺 ノ一フフ丶一丶ノフフ丶丨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fán]参见“頻緐”。[②][pán]义未详。
【廣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說文】馬髦飾也。《春秋傳》曰:可以稱旌䋣。【韻會】繁,通作䋣。【玉篇】䋣,亦作。
又【集韻】蒲官切,音槃。義同。
又【集韻】蒲波切,音婆。姓也。
馬髦飾也。从糸?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䋣或从?。?,籒文弁。
馬髦飾也。从糸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䋣或从
。
,籒文弁。附袁切
(䋣) 馬髦飾也。馬髦,謂馬鬛也。飾亦妝飾之飾。葢集絲絛下垂爲飾曰緐。引申爲緐多,又俗改其字作繁,俗形行而本形廢,引申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至若鄭注周禮、禮記之繁纓,繁讀爲鞶帶之鞶,謂今馬大帶也。此易字之例,其說與許說絕殊。从糸。各本下有聲字。非也,今刪。
者,艸盛上出。故从系
會意,猶之
字亦以
縣會意也。附袁切。十四部。春秋傳曰:可㠯稱旌緐乎。哀卄三年左傳文。
()䋣或从
。 以弁形聲。
,籒文弁。見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