繵(繁体字:繵) 拼音: dàn,tán,chán 注音:ㄉㄢˋ ㄊㄢˊ ㄔㄢˊ
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 13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繵(19画)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糹 旦(亶)”
繁体部首: 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魅力,聪颖,阳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XYLG 仓颉:VFYWM 郑码:ZSKA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20916
统一码:7e75 笔顺编号: 5544444125251125111 笔顺读写:折折捺捺捺捺捺横竖折竖折横横竖折横横横 繵的笔顺 フフ丶丶丶丶丶一丨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tán][《集韻》唐干切,平寒,定。]绳索。[②][chán][《集韻》澄延切,平,澄。]同“纏1”。
【集韻】澄延切,音纏。【玉篇】繵謂之襌也。【揚子·方言】?繵謂之襌。【註】今
又呼爲凉衣。
又【集韻】纏,亦作繵。【史記·扁鵲傳】動胃繵緣。【註】繵緣,謂脈纏繞胃也。
又【集韻】唐干切,音壇。繩也。一曰紫色。
又【廣韻】徒旱切,音但。束腰大帶。
又【集韻】黨旱切,音亶。束也。
繞也。从糸廛聲。
繞也。从糸廛聲。直連切
(纏)繞也。从糸。廛聲。直連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