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蒩字的意思

蒩
拼音zū jù
注音ㄗㄨ ㄐㄨˋ
部首艹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上下
笔顺一丨丨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统一码84A9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ū(ㄗㄨ)

⒈  草席:“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

⒉  蕺菜。

其他字义

jù(ㄐㄨˋ)

⒈  古通“菹”,多草的泽地。

异体字

蒩(繁体字:蒩)   拼音: zū,jù  注音:ㄗㄨ ㄐㄨˋ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蒩(16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艹 租”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高贵,睿智,多才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TEG   仓颉:THDM   郑码:EMLC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4912

统一码:84a9   笔顺编号: 1223123425111   笔顺读写:横竖竖撇横竖撇捺竖折横横横   蒩的笔顺 一丨丨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zū][《廣韻》則吾切,平模,精。][《廣韻》則古切,上姥,精。][《廣韻》七余切,平魚,清。]
(1)草席。古代祭祀时用的衬垫物。
(2)草本植物。即蕺草,今称鱼腥草,一名土茄。[②][jù][《集韻》將豫切,去御,精。]通“菹2”。多草的泽地。

康熙字典

【唐韻】則吾切【正韻】宗蘇切,?音租。【周禮·地官·鄕師】大祭祀,羞牛牲,共茅蒩。【註】鄭大夫謂祭前籍也。詳苴字註。 
又草名。【後漢·馬融傳】茈箕芸蒩。【註】《廣雅》云:蕺,蒩也,其根似茅根,可食。 
又【左思·蜀都賦】樊以蒩圃。【註】蒩亦名土茄,葉覆地而生,亦可食,人饑則以繼糧。 
又【集韻】子余切,音沮。【廣韻】則古切,音祖。義?同。 
又【字彙補】子侯切,音緅。【周禮·春官·司巫】蒩館,劉昌宗讀鄒。 
又【集韻】音義與藉同。

说文解字

茅藉也。从艸租聲。《禮》曰:“封諸侯以土,蒩以白茅。”

茅藉也。从艸租聲。《禮》曰:“封諸侯以土,蒩以白茅。”子余切

(蒩)茅藉也。司巫。祭祀共鉏館。杜子春云。鉏讀爲蒩。蒩、藉也。玄謂蒩之言藉也。祭食有當藉者。館所以承蒩。士虞禮。苴刌茅長五寸。實于筐。按鄭謂儀禮之苴。卽周禮之蒩也。从艸。租聲。子余切。又子都切。五部。禮曰。此當云禮記曰。脫記字。記者、百三十一篇文也。封諸侯㠯土。蒩㠯白茅。白虎通、獨皆云。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爲壇。封諸侯。受天子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靑。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皆苴以白茅授之。歸國立社。按班、蔡作苴。假借字。許作蒩。正字也。

带"蒩"字的组词

蒩馆

《蒩》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