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蒯字的意思

蒯
拼音kuǎi
注音ㄎㄨㄞˇ
部首艹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一丨丨ノフ一一ノフ一一丨丨统一码84AF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ǎi(ㄎㄨㄞˇ)

⒈  〔蒯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边或阴湿的地方,茎可编席,亦可造纸。

⒉  姓。

造字法

形声

English

a rush, of which various things are made

蒯(繁体字:蒯)   拼音: kuǎi  注音:ㄎㄨㄞˇ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蒯(16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温柔,阳光,睿智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AEEJ   仓颉:TBLN   郑码:EQQK   中文电码:5566   区位码: 5665   四角号码: 42200

统一码:84af   笔顺编号: 1223511351122   笔顺读写:横竖竖撇折横横撇折横横竖竖   蒯的笔顺 一丨丨ノフ一一ノフ一一丨丨

汉语大字典

[①][kuǎi][《廣韻》苦怪切,去怪,溪。]
(1)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花褐色。生长水边或阴湿处,茎可织席、制绳或造纸。
(2)犹芥。
(3)方言。挠,抓。
(4)古地名。春秋周畿内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
(5)姓。汉有蒯通。

康熙字典

【唐韻】苦怪切,音喟。【左傳·成九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正義:蒯與菅連,亦菅之類。【儀禮·喪服傳疏】屨者藨蒯之菲也。《禮·玉藻》【註】蒯席澀,便于洗足也。【張衡·西京賦】草則葴莎菅蒯。【註】蒯草中爲索。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攻蒯,蒯潰。【註】河南縣蒯鄕是也。 
又姓。【前漢·蒯通傳】蒯通,范陽人。 
又蒯緱。【史記·孟嘗君傳註】蒯緱,把劒之物,謂以劒繩纏之。 
又【韻補】苦對切,音塊。引《左傳》叶雖有姬姜,無棄蕉萃韻。 
又【索隱·蒯成侯緤註】引《三蒼》,音裴。考證:〔【左傳·成八年】雖有絲麻,無棄菅蒯。【註】毛詩疏曰,菅與蒯連,亦菅之類。〕 謹照原文八年改九年。註毛詩疏曰改正義。菅與蒯改蒯與菅。〔【註】蒯席〕 謹按此玉藻註非喪服註,註上增禮玉藻三字。

说文解字

艸也。从艸㕟聲。

艸也。从艸㕟聲。苦怪切〖注〗臣鉉等案:《說文》無㕟字,當是㝮字之省,而聲不相近。未詳。蓾,或從鹵。

臣鉉等案:《說文》無㕟字,當是㝮字之省,而聲不相近。未詳。

()艸也。左傳引詩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李善引聲類曰:蒯艸中爲索,苦怪切。史記馮驩有一劒,蒯緱。裴駰曰:蒯,茅之類,可爲繩,其劒把無物可裝,以小繩纏之也。从艸㕟聲。按説文無㕟字,而爾雅有之。釋詁曰:㕟,息也。音義曰:㕟苦怪反,又墟季反。字林以爲喟,懷反。孫本作快。郭又作嘳。按㕟字今不可得其左㫄所從何等,字之本訓何屬,但其古音在十部甚明。説文皆以爲聲,而字亦作聵字。逸詩與萃匱爲韵,皆在十五部也。不知何時改作蒯,從朋從刀,殊不可曉,葢本扶風䣙鄉之字誤。䣙讀若陪,在第一部第六部,與十五部相隔絕遠,而誤其形作蒯,且用爲字,不可從也。玉篇引無棄菅不作蒯。苦怪切。

英语翻译

a rush, of which various things are made

带"蒯"字的组词

榛蒯 、菅蒯 、蒯剑 、蒯屦 、蒯席 、蒯祥 、蒯缑 、袃蒯

《蒯》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蒯剑 、蒯屦 、蒯席 、蒯祥 、蒯祥(1397-1481) 、蒯缑

《蒯》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二蒯 、榛蒯 、缑蒯 、菅蒯 、袃蒯 、麻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