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蔡字的意思

蔡
拼音cài
注音ㄘㄞˋ
部首艹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上下
笔顺一丨丨ノフ丶丶フ丶一一丨ノ丶统一码8521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ài(ㄘㄞˋ)

⒈  野草。

⒉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上蔡县、新蔡县一带。

⒊  占卜用的大龟:蓍蔡。

⒋  杀,减:“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⒌  姓。

造字法

形声:从艹、祭声

English

surname; species of tortoise

蔡(繁体字:蔡)   拼音: cài  注音:ㄘㄞˋ   异体字:

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 11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蔡(17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形声:从艹、祭声 可拆字为“艹 祭”

繁体部首: 艹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坚强、乐观积极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AWFI   仓颉:TBOF   郑码:ERBK   中文电码:5591   区位码: 1844   四角号码: 44901

统一码:8521   笔顺编号: 12235445411234   笔顺读写:横竖竖撇折捺捺折捺横横竖撇捺   蔡的笔顺 一丨丨ノフ丶丶フ丶一一丨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cài][《廣韻》倉大切,去泰,清。]
(1)野草。
(2)占卜用的大龟。
(3)犹衰。
(4)周时诸侯国名。周武王弟叔度始封于蔡,后因反叛,被流放而死。周成王复封其子蔡仲于此。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春秋时,因故多次迁移。平侯迁新蔡(今属河南),昭侯迁州来(今安徽凤台),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为楚所灭。见《史记·管蔡世家》。
(5)古州名。隋大业二年置。治所在上蔡。属今河南省汝南县。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五·汝宁府》。
(6)山名。一在今四川省雅安县东南。一在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南。
(7)姓。[②][sà][《集韻》桑曷切,入曷,心。]
(1)减杀;减少。
(2)流放。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倉大切【集韻】【類篇】七蓋切,?音䌨。【說文】草也。【玉篇】草芥也。草際也。 
又【論語】臧文仲居蔡。【何晏註】蔡,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爲名焉。 
又山名。【書·禹貢】蔡蒙旅平。【疏】蔡,山名。 
又【禹貢】二百里蔡。【傳】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 
又國名。【書·蔡仲之命疏】成王命蔡叔之子踐諸侯之位,作蔡仲之命。 
又姓。【史記】蔡澤,古作祭,【左傳】祭仲,【國語】祭公謀父,【後漢書】祭遵俱作蔡。 
又【集韻】七曷切,音攃。【前漢·李廣利傳】昧蔡爲宛王。 
又桑割切,音薩。放也。【左傳·昭元年】周公殺管叔而蔡蔡叔。【韻會】本作?,言放之若散米。今作蔡。 
又【韻補】叶子例切,音祭。【王褒·九懷】水躍兮余旌,繼以兮微蔡。雲旗兮電騖,倏忽兮容裔。

说文解字

艸也。从艸祭聲。

艸也。从艸祭聲。蒼大切

(蔡)艸丯也。丯讀若介。丯字本無。今補。四篇曰。丯、艸蔡也。此曰。蔡、艸丯也。是爲轉注。艸生之散亂也。丯蔡曡韵。猶。此無丯字。則蔡當爲艸名。不廁此處矣。从艸。祭聲。蒼大切。十五部。

英语翻译

surname; species of tortoise

带"蔡"字的组词

丁蔡 、三蔡 、上蔡 、上蔡先生 、上蔡学派 、上蔡苍鹰 、上蔡语录 、上蔡鹰卢 、下蔡 、千年蔡 、吴蔡 、吴蔡体 、大蔡 、奄蔡 、崔蔡 、张蔡 、新蔡县 、灵蔡 、神蔡 、管蔡 、萃蔡 、蓍蔡 、蔡京 、蔡伦 、蔡伯喈 、蔡侯纸 、蔡元培 、蔡和森 、蔡女 、蔡屣延才 、蔡廷锴 、蔡文姬 、蔡松年 、蔡琰 、蔡莽 、蔡襄 、蔡邕 、蔡邕倒屣 、蔡锷 、迷下蔡 、迷伤下蔡 、陈蔡之厄

带"蔡"字的成语

陈蔡之厄

《蔡》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蔡伦(?-121) 、蔡侯纸 、蔡元培(1868-1940) 、蔡和森(1895-1931) 、蔡女 、蔡屣延才 、蔡廷锴(1892-1968) 、蔡文姬 、蔡松年(1107-1159) 、蔡琰 、蔡畅(1900-1990) 、蔡莽 、蔡襄(1012-1067) 、蔡邕(132-192) 、蔡锷(1882-1916)

《蔡》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上蔡苍鹰 、上蔡鹰卢 、吴蔡体 、陈蔡之厄

《蔡》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三蔡 、下蔡 、不待蓍蔡 、二蔡 、千年蔡 、吴蔡 、大蔡 、奄蔡 、崔蔡 、张蔡 、流蔡 、灵蔡 、神蔡 、管蔡 、綷蔡 、范蔡 、萃蔡 、蓍蔡 、迷下蔡 、迷伤下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