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繁体字:蝸) 拼音: wō 注音:ㄨㄛ 异体字:蝸
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 7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蜗(15画)
简体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从虫、呙声 可拆字为“虫 呙”
繁体部首: 虫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魅力,自信,博学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JKMW 仓颉:LIROB 郑码:IJLO 中文电码:5815 区位码: 4647 四角号码: 56127
统一码:8717 笔顺编号: 2512142512534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横捺竖折横竖折撇捺 蜗的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丨フ一丨フ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wō][《廣韻》古蛙切,平佳,見。][《廣韻》古華切,平麻,見。]“蜗1”的繁体字。蜗牛。[②][wā][《廣韻》古蛙切,平佳,見。]通“媧2”。“蜗2”的繁体字。[③][luó][《集韻》盧戈切,平戈,來。]“蜗3”的繁体字。见“蝸3醢”、“蝸3旋”。[④][guō][《集韻》古禾切,平戈,見。]通“瘑1”。“蜗4”的繁体字。
【唐韻】【韻會】【正韻】?古華切,音瓜。【說文】蝸蠃也。【爾雅·釋魚】蚹蠃,螔蝓。【註】卽蝸牛也。【疏】按《本草》陶註云:生山中及人家,頭形似蛣蝓,但背負殻爾。【古今注】蝸牛,陵螺也。殻如小螺,熱則自懸葉下。野人結圓舍如蝸牛之殻,故曰蝸舍,蝸殻宛轉有文章。【莊子·則陽篇】有國于蝸牛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牛之右角者曰蠻氏。【郭璞·江賦】鸚螺?蝸。
又【韻會】公蛙切,音騧。與媧通。【禮·明堂位】女蝸之笙簧。
又古禾切,音戈。《莊子》郭象註讀戈。考證:〔【爾雅·釋蟲】蚹蠃,螔蝓。〕 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蝸蠃也。从虫咼聲。
蝸蠃也。从虫咼聲。亡華切
蝸,此複舉篆文之未者也,當依韵會
。蠃也。蠃者,今人所用螺字。釋魚曰:蚹蠃,螔蝓。鄭注周禮醢人:蠃,螔蝓。許上文蠃下亦云:一曰蠃,螔蝓。此物亦名蝸。故周禮、儀禮蠃醢,內則作蝸醢。二字㬪韵相轉注。薛綜東京賦注曰:蝸者,螺也。崔豹曰:蝸,陵螺。蝸本咼聲,故蝸牛或作瓜牛。徐仙民以力戈切蝸,似未得也。力戈乃蠃字反語耳。今人謂水中可食者爲螺,陸生不可食者曰蝸牛。想周、漢無此分别。蠃古多叚蠡爲之。从虫咼聲。古華切。十七部。舊音當如過。此篆舊在蠯蚌二篆閒。今按蠃卽螔蝓,前文蠃篆下言之,故移使相聯。
a snail, Eulota callizoma
战蜗 、斗蜗角 、无壳蜗牛 、栖蜗 、篆蜗 、耳蜗 、蚁斗蜗争 、蜁蜗 、蜗书 、蜗争 、蜗利蝇名 、蜗名微利 、蜗名蝇利 、蜗壳 、蜗壳居 、蜗室 、蜗居 、蜗庐 、蜗战 、蜗房 、蜗斗 、蜗旋 、蜗步难移 、蜗步龟移 、蜗涎 、蜗牛 、蜗牛国 、蜗牛庐 、蜗牛舍 、蜗疽 、蜗痕 、蜗睆 、蜗窄 、蜗篆 、蜗舍 、蜗舍荆扉 、蜗虫 、蜗蚓 、蜗蜒 、蜗螺 、蜗行 、蜗行牛步 、蜗角 、蜗角之争 、蜗角斗争 、蜗角虚名 、蜗角蚊睫 、蜗角蝇头 、蜗跧 、蜗踚 、蜗轮 、蜗迹 、蜗醢 、蜗量 、蜗髫 、蝇利蜗名 、蝇名蜗利 、蝇头蜗角 、蠖屈蜗潜 、银蜗
蚁斗蜗争 、蜗利蝇名 、蜗名微利 、蜗名蝇利 、蜗舍荆扉 、蜗行牛步 、蜗角之争 、蜗角斗争 、蜗角虚名 、蜗角蚊睫 、蜗角蝇头 、蝇利蜗名 、蝇名蜗利 、蝇头蜗角 、蠖屈蜗潜 、鼠腹蜗肠
《蜗》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蜗书 、蜗争 、蜗名微利 、蜗名蝇利 、蜗壳 、蜗壳居 、蜗室 、蜗居 、蜗庐 、蜗战 、蜗房 、蜗斗 、蜗旋 、蜗涎 、蜗牛 、蜗牛国 、蜗牛庐 、蜗牛舍 、蜗疽 、蜗痕 、蜗睆 、蜗窄 、蜗篆 、蜗舍 、蜗舍荆扉 、蜗虫 、蜗蚓 、蜗蜒 、蜗螺 、蜗行牛步 、蜗角 、蜗角之争 、蜗角斗争 、蜗角虚名 、蜗角蚊睫 、蜗角蝇头 、蜗跧 、蜗踚 、蜗迹 、蜗醢 、蜗量 、蜗髫
《蜗》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斗蜗角 、蚁斗蜗争 、蝇利蜗名 、蝇名蜗利 、蝇头蜗角 、蠖屈蜗潜 、鼠腹蜗肠
《蜗》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战蜗 、栖蜗 、篆蜗 、耳蜗 、蜁蜗 、银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