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繁体字:虾) 拼音: xiā,hā 注音:ㄒ一ㄚ ㄏㄚ 异体字:徦虾鰕
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 9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蝦(15画)
简体部首:虫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虫 叚”
繁体部首: 虫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贤淑,安康,博学多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JNHC 仓颉:LIRSE 郑码:IXXX 中文电码:5802 区位码: 四角号码: 57147
统一码:8766 笔顺编号: 251214512115154 笔顺读写:竖折横竖横捺折横竖横横折横折捺 蝦的笔顺 丨フ一丨一丶フ一丨一一フ一フ丶
汉语大字典
[①][xiā][《集韻》虚加切,平麻,曉。]“虾1”的繁体字。
(1)节肢动物。体表有透明软壳,腹部由多个环节构成,有许多附肢。生活在水中,会跳跃,捕食小虫。种类很多,有对虾、龙虾、青虾等,均可食。
(2)像虾一样弯曲。
(3)满语对侍卫的称呼。
(4)通“霞”。[②][há][《廣韻》胡加切,平麻,匣。]亦作“蛤2”。“虾2”的繁体字。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唐韻】胡加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加切,?音遐。【說文】蝦蟆也。【史記·龜筴傳】月爲?而相佐,見食于蝦蟆。【前漢·武帝紀】元鼎五年秋,鼃蝦蟆鬭。【酉陽雜俎】蝦蟆無腸。
又蝦蟆護,鳥名。【酉陽雜俎】南山下有鳥,名蝦蟆護,多在田中,頭有冠,色蒼足赤,形似鷺。
又車名。【南史·殷琰傳】前右軍杜叔寶等?勸琰同逆,帝遣劉勔西討之,作大蝦蟆車,載土,牛皮蒙之,推以塞塹。
又蝦蛤,獸名。【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見蛤字註。
又【集韻】虛加切,音鰕。蟲名。
又【篇海】與鰕通。【爾雅翼】蝦多鬚,善游而好躍。今閩中五色蝦,長尺餘,具五色。梅蝦,梅雨時有之。蘆蝦,靑色,相傳蘆葦所變。泥蝦,稻花變成,多在泥田中。
又蝦姑,狀如蜈蚣,一名管蝦。【洞冥記】有丹蝦,長十丈,鬚長八尺,其鼻如鋸。【張衡·南都賦】駮蝦委蛇。考證:〔【張衡·南都賦】蛟蝦委蛇。〕 謹照原文蛟改駮。
蝦蟆也。从虫叚聲。
蝦蟆也。从虫叚聲。乎加切
(蝦)蝦蟆也。蝦蟆見於本艸經。背有黑點。身小。能跳接百蟲。解作呷呷聲。舉動極急。蟾蜍身大。背黑無點。多痱磊。不能跳。不解作聲。行動遲緩。絕然二物。陳藏器、蘇頌皆能詳言之。許於此但云蝦蟆。不云䗇鼀也。亦謂其似同而異。从虫。叚聲。乎加切。古音在五部。古或借爲霞字。與魚鰕字从魚别。
shrimp, pr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