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裸字的意思

裸
拼音luǒ
注音ㄌㄨㄛˇ
部首衤部
总笔画13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丶フ丨ノ丶丨フ一一一丨ノ丶统一码88F8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luǒ(ㄌㄨㄛˇ)

⒈  露出,没有遮盖:裸露。裸体。裸裎(脱衣露体)。赤裸裸。裸子植物。

汉英互译

nakedness

造字法

形声:从衤、果声

English

bare, nude; undress, strip

详细解释

裸(繁体字:裸)   拼音: luǒ  注音:ㄌㄨㄛˇ   异体字:㒩倮儽臝躶

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裸(14画)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从衤、果声 可拆字为“衤 果”

繁体部首: 衤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可爱,儒雅,温柔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PUJS   仓颉:LWD   郑码:WTKF   中文电码:5953   区位码: 3467   四角号码: 36294

统一码:88f8   笔顺编号: 4523425111234   笔顺读写:捺折竖撇捺竖折横横横竖撇捺   裸的笔顺 丶フ丨ノ丶丨フ一一一丨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luǒ][《廣韻》郎果切,上果,來。]“果3”的被通假字。亦作“躶1”。
(1)赤身露体。
(2)引申为露出;无遮盖;无包裹。
(3)裸虫。指蹄角裸现或无毛羽鳞甲蔽体的动物。
(4)裸虫。古代常用以指人。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郞果切【集韻】魯果切,?音卵。赤體。【說文】袒也。【孟子】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左傳·僖二十三年】曹共公聞其騈脅,欲觀其裸。【魏志·裴松之註】襧衡爲漁陽摻撾,不易衣,吏呵之,衡乃脫衣裸身爲之。 
又人曰裸蟲。【晉書·五行志】裸蟲,人類,而人爲之王。 
又川名。【述異記】桂林東南邊海有裸川。【桓譚·新論】呈衣冠于裸川。 
又海上有裸人鄕。 
又館名。【拾遺記】靈帝初起裸遊館千閒。 【韻會】作?,別作倮臝儽。

说文解字

袒也。从衣?聲。裸:?或从果。

袒也。从衣聲。

裸,或从果。郎果切

()但也。但各本作袒。今正。左傳:欲觀其裸。正義曰:裸謂赤體無衣也。大戴禮曰:倮蟲三百六十,聖人爲之長。王制,嬴股肱。注曰:㩊衣出其臂脛也。按人部曰:但,裼也。謂免上衣,露裼衣。此裸裎皆訓但者,裸裎者,但之尢甚者也。从衣,聲。郞果切。十七部。

(裸)或从果。果聲也。俗作臝,致爲不通。

英语翻译

bare, nude; undress, strip

带"裸"字的组词

同浴讥裸 、掀拳裸袖 、揎拳裸手 、揎拳裸臂 、揎拳裸袖 、科头裸身 、袒裸 、袒裼裸裎 、裸人 、裸人乡 、裸体 、裸体画 、裸兰车 、裸国 、裸壤 、裸大麦 、裸奔 、裸子植物 、裸尸 、裸川 、裸形 、裸戏 、裸机 、裸民 、裸游馆 、裸照 、裸线 、裸肤 、裸葬 、裸虫 、裸袒 、裸袖 、裸袖揎拳 、裸袖揎衣 、裸裎 、裸裎袒裼 、裸裼 、裸见 、裸跣 、裸身 、裸躬 、裸逐 、裸露 、裸麦 、赤裸 、赤裸裸 、赤身裸体 、髡裸

带"裸"字的成语

同浴讥裸 、掀拳裸袖 、揎拳裸手 、揎拳裸臂 、揎拳裸袖 、袒裼裸裎 、裸袖揎拳 、裸袖揎衣 、裸裎袒裼 、赤身裸体

《裸》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裸人 、裸人乡 、裸体 、裸兰车 、裸国 、裸壤 、裸大麦 、裸子植物 、裸尸 、裸川 、裸形 、裸戏 、裸机 、裸民 、裸游馆 、裸线 、裸肤 、裸葬 、裸虫 、裸袒 、裸袖 、裸袖揎拳 、裸袖揎衣 、裸裎 、裸裎袒裼 、裸裼 、裸见 、裸跣 、裸身 、裸躬 、裸逐 、裸露 、裸麦

《裸》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掀拳裸袖 、揎拳裸手 、揎拳裸臂 、揎拳裸袖 、科头裸身 、袒裼裸裎 、赤裸裸 、赤身裸体

《裸》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同浴讥裸 、袒裸 、赤裸 、赤裸裸 、髡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