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赭
〈名〉
(3)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ocher dye]
(4) “赭衣”的简称 [red worn by convicts dress]
(6)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barren land]。如:赭尽(谓使山野草木空尽而成赤地)
(7) 山名 [Zhe mountain]。在浙江省萧山县东北。山石呈赭色,故名
◎ 赭
〈动〉
(2) 又如:赭红袍(血溅衣袍,使成红色。比喻战斗激烈);赭面(以赤色涂脸。亦指以赤色涂红的脸);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人戏称曰:“公之《春秋》,亦权倚阁乎?”秩色颇赭。—— 宋· 彭乘《墨客挥犀》
(4) 施加罪罚 [punish]。如:赭墨(服赭衣,受墨刑。指刑罚)
(5) 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如:赭山(伐尽山上的树木)
◎ 赭
〈形〉
(2) 又如:赭袍(红袍);赭衣(古时囚犯穿赤褐色衣,因以赭衣代称囚犯);赭黄(天然的褐铁矿);赭鞭(赤色的鞭);赭衣塞路(比喻犯罪的人很多);赭红、赭赤(红褐色)
赭(繁体字:赭) 拼音: zhě 注音:ㄓㄜˇ
部首:赤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赭(16画)
简体部首:赤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形声:从赤、者声 可拆字为“赤 者”
繁体部首: 赤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火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阳光,贤淑,安康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FOFJ 仓颉:GCJKA 郑码:BNOB 中文电码:6379 区位码: 8487 四角号码: 44260
统一码:8d6d 笔顺编号: 121323412132511 笔顺读写:横竖横撇竖撇捺横竖横撇竖折横横 赭的笔顺 一丨一ノ丨ノ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汉语大字典
[①][zhě][《廣韻》章也切,上馬,章。]
(1)红土。
(2)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或用以涂面。
(3)引申指赤褐色。
(4)染成红色。
(5)指因羞愧而脸红。
(6)指赭衣。古代囚犯所服。亦借指囚犯。
(7)指穿上赭衣。谓沦为囚犯。
(8)施加罪罚。
(9)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
(10)犹言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11)烧毁;烧尽。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者。【說文】赤土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靑赭堊。【註】赭,今之赤土也。
又【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疏】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史記·秦始皇紀】伐湘山樹赭其山。【前漢·禮樂志】霑汗赤沫流赭。
又赭衣,罪人服。【前漢·?法志】赭衣塞路。【荀子·正論篇】殺赭衣而不準。【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赤土也。从赤者聲。
赤土也。从赤者聲。之也切
(赭)赤土也。邶風赫如渥赭、卽秦風之顔如渥丹。故箋訓赭爲丹。古秦風、毛亦作渥赭。是以韓詩作沰。沰與赭音義皆同也。管子地數篇云。上有赭者下有鐵。是赭之本義爲赤土也。引申爲凡赤。从赤。者聲。之也切。古音在五部。
reddish brown; hematite; ochre
zhě
①<名>红土。《管子•地数》:“上有~者,下有铁。”【引】红褐色。《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石色~黄。”
②<动>伐去树木,使山光秃秃。《史记•秦始皇本纪》:“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其山。”
丹赭 、代赭 、代赭石 、流赭 、渥赭 、煤赭 、被赭贯木 、赭圻 、赭墨 、赭寇 、赭尽 、赭山 、赭徒 、赭支 、赭时 、赭晕 、赭服 、赭案 、赭汗 、赭污 、赭沫 、赭白 、赭白马 、赭石 、赭红 、赭绳 、赭羯 、赭衣 、赭衣塞路 、赭衣满道 、赭袍 、赭裾 、赭褐 、赭赤 、赭面 、赭鞭 、赭颜 、赭魁 、赭黄 、赭黄衣 、赭黄袍 、赭黯 、酸赭 、野赭 、钳赭 、雄赭 、龛赭
被赭贯木 、赭衣塞路 、赭衣满道
《赭》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赭圻 、赭垩 、赭墨 、赭寇 、赭尽 、赭山 、赭徒 、赭支 、赭时 、赭晕 、赭服 、赭案 、赭汗 、赭污 、赭沫 、赭白 、赭白马 、赭石 、赭红 、赭绳 、赭羯 、赭衣 、赭衣塞路 、赭袍 、赭裾 、赭褐 、赭赤 、赭面 、赭鞭 、赭颜 、赭魁 、赭黄 、赭黄衣 、赭黄袍 、赭黯
《赭》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被赭贯木
《赭》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丹赭 、流赭 、渥赭 、煤赭 、酸赭 、野赭 、钳赭 、雄赭 、龛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