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
〈名〉
章山之铜,所谓丹阳铜也。今世有白铜,盖点化为之,非其本质。——《汉书·货殖列传》
(3) 以一价和二价为主的金属元素,有延性和展性,是热和电最佳导体之一,是唯一的能大量天然产出的金属,也存在于各种矿石(例如黄铜矿、辉铜矿、斑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中,能以金属状态及黄铜、青铜和其他合金的形态用于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如:铜山(出产铜矿的山);铜花(铜屑);铜金(赤铜);铜粉(铜屑。铜和其他金属熔融在一起所做出来的黄金色粉状合金,可当作颜料);铜陵(产铜的山);铜落(铜屑。可入药);铜腥(铜的腥臭味)
(4) 铜制的[器物] [bronze;brass;copper]。如:铜丸(铜铸的小球);铜牙(弩上钩弦的钩叫牙,以铜制者称铜牙);铜瓦(铜制的瓦);铜史(漏刻铜壶上的铜人像);铜印(铜铸的印章。也称“铜章”);铜兵(铜制的兵器);铜狄(铜铸的人。即“铜人”。或称“金人”);铜洗(铜制的盥洗用具);铜柱(铜制的柱子);铜荷(铜制的烛台。形似荷叶);铜猊(铜制的狮形香炉);铜浑(铜制的浑天仪。又叫“铜仪”);铜鼻(古代官印上铜制的鼻状纽孔)
(5) 铜铸的货币。也用以泛指金钱 [copper;money]
(6) 铜制乐器 [brasswind instrument]
太子生而泣,太师吹铜,曰:“声中某律”。——汉· 贾谊《胎教》
◎ 铜
〈形〉
(1) 喻坚固的 [solid]。如:铜郭(形容城郭的坚固,如同铜铸一般);铜堞(像铜铁般坚固的城堞。堞是城上的女墙);铜楼(华美坚固的楼房);铜山铁壁(比喻风节的坚毅刚正);铜头铁额(比喻人非常勇猛强悍)
铜(繁体字:銅) 拼音: tóng 注音:ㄊㄨㄥˊ 异体字:銅
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1画 康熙字典:铜(14画)
简体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1画 造字法:形声:从钅、同声 可拆字为“钅 同”
繁体部首: 钅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坚强、强大、发奋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MGK 仓颉:OPBMR 郑码:PLD 中文电码:6894 区位码: 4513 四角号码: 87720
统一码:94dc 笔顺编号: 31115251251 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竖折横竖折横 铜的笔顺 ノ一一一フ丨フ一丨フ一
汉语大字典
[①][tóng][《廣韻》徒紅切,平東,定。]“铜1”的繁体字。
(1)金属元素。符号Cu。淡紫红色,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都很好。古谓之赤金。铜的合金是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国防工业等的重要原料。
(2)铜质器物的省称。(1)铜制乐器。汉贾谊《新书·胎教》:“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2)铜印。汉扬雄《法言孝至》:“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爲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李轨注:“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3)铜钱,钱。《後汉书·崔寔传》:“﹝崔烈﹞從容問其子鈞曰:'吾居三公,於議者何如?'……鈞曰:'論者嫌其銅臭。'”《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不過是誤殺子孫,不致償命,只罰些銅納贖。”闻一多《死水·洗衣歌》:“铜是那样臭,血是那样腥。”(4)铜镜·唐孟郊《君子勿郁郁士有谤毁者作诗以赠之》之二:“玄髮不知白,曉入寒銅覺。”明袁宏道《病起偶题》诗之一:“對客心如怯,窺銅只自憐。”清金人瑞《闺怨》诗:“湖州鏡子浄於天,照病臨愁十四年。銅亦命中無福廕,不教一遍得鮮妍。”
(3)比喻坚强、牢固。
【唐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赤金也。【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廣韻】金之一品。【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攺形也。
又自然銅。一名石髓鉛。
又銅靑。【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卽空綠,以次空靑也。【抱朴子·金丹卷】銅靑塗脚,入水不腐。
又地名。【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又山名。【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又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又宮名。【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里。【註】銅鞮,晉離宮。
又人名。【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註】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又與洞通。【山海經】洞庭之山。【註】洞,或作銅。考證:〔【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里。【註】銅鍉,晉離宮。〕 謹照原文兩鍉字?改鞮。
赤金也。从金同聲。
赤金也。从金同聲。徒紅切
赤金也。銅色本赤。今之白銅、化爲之耳。食貨志曰。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孟康曰。赤金、丹陽銅也。按丹陽銅卽吳王濞傳章郡銅山、貨殖傳章山之銅也。从金。同聲。徒紅切。九部。
copper, brass, bronze
三百青铜钱 、乌铜 、五石铜 、佩铜 、凿井得铜奴得翁 、分铜 、势刀铜铩 、古铜 、古铜色 、吹铜 、吼生铜 、响铜 、宁铜铁路 、寒铜 、左铜鱼 、废铜烂铁 、攉铜 、时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铜 、沙模儿铜钱 、溪州铜柱 、炮铜 、点铜壶 、炼铜 、熟铜 、燋铜 、燧铜镜 、牝铜 、牡铜 、生铜 、白铜 、白铜堤 、白铜蹄 、白铜鞮 、白铜韑 、相风铜乌 、破铜烂铁 、硫酸铜 、碱式碳酸铜 、秦铜 、笼铜 、筪铜 、精铜 、紫铜 、红铜 、纸铜钱 、罚铜 、胆铜 、范铜 、荆棘铜驼 、莲铜 、落铜 、诸葛铜鼓 、赎铜 、赤铜 、轩帝铜 、轩铜 、醋酸亚砷酸铜 、金铜仙人
废铜烂铁 、破铜烂铁 、荆棘铜驼 、铁壁铜墙 、铁壁铜山 、铁打铜铸 、铁板铜弦 、铁板铜琶 、铁狱铜笼 、铁绰铜琶 、铜唇铁舌 、铜围铁马 、铜城铁壁 、铜墙铁壁 、铜壶滴漏 、铜壶漏断 、铜头铁臂 、铜头铁额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山金穴 、铜山铁壁 、铜心铁胆 、铜打铁铸 、铜浇铁铸 、铜琶铁板 、铜盘重肉 、铜筋铁肋 、铜筋铁骨 、铜臭熏天 、铜臭薰天 、铜铸铁浇 、铜驼荆棘 、铜驼草莽
《铜》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铜 、铜丸 、铜乌 、铜乐队 、铜井 、铜仗子 、铜仙 、铜仪 、铜像 、铜元 、铜兜 、铜关 、铜兵 、铜兵符 、铜兽符 、铜冶 、铜凤 、铜刻 、铜匠 、铜匠鸟 、铜匦 、铜匮 、铜华 、铜印 、铜印池 、铜叶 、铜吊 、铜哾 、铜唇铁舌 、铜嗓子 、铜器时代 、铜围 、铜围铁马 、铜圆 、铜坑 、铜城铁壁 、铜堑 、铜堤 、铜墀 、铜墙铁壁 、铜声响器 、铜壳子 、铜壶 、铜壶滴漏 、铜壶漏断 、铜壶门 、铜头铁臂 、铜字 、铜宅 、铜官 、铜尺 、铜山西崩,洛钟东应 、铜山铁壁 、铜川市 、铜心铁胆 、铜户 、铜打铁铸 、铜扣 、铜拔 、铜斗 、铜斗儿家活 、铜斗儿家私 、铜斗儿家缘 、铜斗儿家计 、铜斗儿家门 、铜斤 、铜斤铁肋 、铜板 、铜枓 、铜柯 、铜梗 、铜毒 、铜氨丝 、铜汁 、铜池 、铜沟 、铜河 、铜泡 、铜洗 、铜活 、铜活字 、铜浇铁铸 、铜浑 、铜浑仪 、铜炙 、铜点 、铜焊 、铜焦 、铜照 、铜煲 、铜爨 、铜爵 、铜爵台 、铜爵妓 、铜爵楼 、铜版 、铜版画 、铜版纸 、铜牙 、铜牙利 、铜牙弩 、铜狄 、铜猊 、铜环 、铜琶铁板 、铜瑁 、铜璧 、铜瓜 、铜甲 、铜界 、铜盆铁帚 、铜盏 、铜盘奁子 、铜研 、铜砖 、铜砚 、铜磨笴 、铜禁 、铜穴 、铜竟 、铜章 、铜章吏 、铜符 、铜符吏 、铜筋铁肋 、铜筋铁骨 、铜筹 、铜管乐 、铜管乐队 、铜篆 、铜簧 、铜精 、铜线 、铜绣 、铜羽 、铜腥 、铜臭 、铜臭满身 、铜臭熏天 、铜臭薰天 、铜芝 、铜花 、铜荡 、铜荷 、铜虎 、铜虎符 、铜螭 、铜蟾 、铜蠡 、铜街 、铜表 、铜角 、铜角子 、铜觜 、铜记 、铜豌豆 、铜象 、铜贝 、铜辇 、铜迭 、铜郭 、铜金 、铜鍉 、铜鐎 、铜钞 、铜钹 、铜钿 、铜铸铁浇 、铜锣 、铜锤 、铜锤花脸 、铜镘 、铜镜 、铜镜反应 、铜镪 、铜镮 、铜陌 、铜陛 、铜雀分香 、铜雀台 、铜雀妓 、铜雀瓦 、铜雀砚 、铜靛 、铜面具 、铜鞮 、铜鞮曲 、铜音 、铜马军 、铜马法 、铜驼 、铜驼巷 、铜驼市 、铜驼荆棘 、铜驼草莽 、铜驼街 、铜驼陌 、铜鱼 、铜鱼使 、铜鱼符 、铜鲸 、铜鸭 、铜黛 、铜鼓 、铜鼓钗 、铜龙门 、铜龠尺
《铜》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三百青铜钱 、凿井得铜奴得翁 、势刀铜铩 、古铜色 、宁铜铁路 、左铜鱼 、废铜烂铁 、棘没铜驼 、沙模儿铜钱 、溪州铜柱 、点铜壶 、燧铜镜 、白铜堤 、白铜蹄 、白铜鞮 、相风铜乌 、破铜烂铁 、荆棘铜驼 、诸葛铜鼓 、邓家铜山 、邓氏铜山 、金铜仙人 、铁壁铜墙 、铁壁铜山 、铁打铜铸 、铁板铜弦 、铁板铜琶 、铁狱铜笼 、铁绰铜琶 、镶铜木鞋 、青铜器 、青铜学士 、青铜峡 、青铜峡水利枢纽 、青铜时代 、青铜海 、青铜钱 、青铜镜
《铜》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三尺铜 、乌铜 、佩铜 、分铜 、博山铜 、古铜 、吹铜 、吼生铜 、响铜 、寒铜 、攉铜 、时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铜 、炼铜 、熟铜 、燋铜 、牝铜 、牡铜 、生铜 、白铜 、硫酸铜 、碧铜 、碱式碳酸铜 、秦铜 、笼铜 、筪铜 、精铜 、红铜 、罚铜 、胆铜 、范铜 、莲铜 、落铜 、赎铜 、赤铜 、轩帝铜 、轩铜 、醋酸亚砷酸铜 、鎎铜 、铜 、铸铜 、青铜 、高号铜 、黄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