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镇字的意思

镇
拼音zhèn
注音ㄓㄣˋ
部首钅部
总笔画15画 结构左右
笔顺ノ一一一フ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统一码954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镇(鎮)zhèn(ㄓㄣˋ)

⒈  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镇纸”,“压尺”)。镇痛。

⒉  以武力维持安定:镇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镇反。镇服。镇慑。镇守。

⒊  安定:镇静。镇定。

⒋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镇。

⒌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⒍  较大的集市:城镇。村镇。

⒎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镇。

⒏  整个一段时间:镇日(整天)。

⒐  时常:十年镇相随。

⒑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⒒  姓。

汉英互译

calm、communalize、ease、guard、press down、town

造字法

形声:从钅、真声

English

town, market place; suppress

详细解释

(1) zhèn

(2) ()

(3) [press down;weigh down]

。——《

。——《·

。——《·

。——《·

。——

。——《》。

(4) ();();();();()

(5) [put down]

。——《·

。——《

。——《·》。

(6) ();();();()

(7) [suppress]。

。——《

(8) ();()

(9) [restrain]

。——《··》。

(10) ();();()

(11) [pacify]

。——《广

。——《·

。——《》。

(12) ();();();();(使)

(13) [garrison;guard]

。——《·》。

(14) ();()

(15) 使 [cool]。西

(1) zhèn

(2) 西 [ballast;weight]

。——《··

(3) [garrison post]

。——《·》。

(4) ();();()

(5) [town]。

。——· 》。

(6) ();();()

(7) [chief mountain]

。——《·

(8) [strategical post]

。——

(9) [zhen]。

(10) [base;foundation;basis]

。——·

(11)

(1) zhèn

(2) [constant;permanent;often]

。——· 》。

(3) ();();()

(4) [whole;all]

。——· 》。

(5) ();();()

拼音: zhèn  注音:ㄓㄣˋ   异体字:鎮鎭

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 10画   总笔画:15画  康熙字典:镇(18画)

简体部首:钅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5画   造字法:形声:从钅、真声 可拆字为“钅 真”

繁体部首: 钅部   汉字是否常用:是  汉字五行:金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安稳、可靠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FHW   仓颉:OPJBC   郑码:PELO   中文电码:6966   区位码:   四角号码: 84781

统一码:9547   笔顺编号: 311151225111134   笔顺读写:撇横横横折横竖竖折横横横横撇捺   镇的笔顺 ノ一一一フ一丨丨フ一一一一ノ丶

汉语大字典

[①][zhèn][《廣韻》陟刃切,去震,知。][《廣韻》陟隣切,平真,知。]“填2”的被通假字。“镇1”的繁体字。亦作“鉁2”。亦作“鎭1”。
(1)用重物压在上面;向下加重量。
(2)指压东西的用具。
(3)压制;抑止。
(4)威服;压服。
(5)安抚;安定。
(6)镇守。
(7)引申爲统辖管理。
(8)压倒;超出。
(9)显示重要;尊重。
(10)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
(11)指根本;基础。
(12)重地;险要处。
(13)古代称一地区内最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
(14)周代九服之一。参见“鎮服”、“鎮畿”。
(15)古代于边境重地设镇,以重兵驻守。后内地亦设。(1)北魏所设镇,有一部分兼理民政。其长官为镇都大将。《魏书·官氏志》:“詔諸征、鎮都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又:“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與刺史同。城隍、倉庫皆鎮將主之,但不治。”(2)唐初所设镇,为方镇之始,所置戍边兵力较少。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品秩与县令相等。中唐起,镇之地位上升,权力增大,而内地亦相继设置,其长官为节度使,掌一方军政大权。参阅《新唐书·兵志》。(3)明代所设,专掌防守,其长官为总兵。清代仍之。《明史·兵志三》:“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初設遼東,宜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爲九邊。”参见“鎮臺”。
(16)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练新军,也称为“鎮”。
(17)市镇;集镇。亦以之为行政区划名。
(18)旧时亦用以泛称商业繁盛处。如明清时有景德、朱仙、佛山、汉口等四大镇。
(19)指脸色阴沉,表情严肃。
(20)置食物、饮料于冰、冷水中使变凉。
(21)犹常;长久。
(22)整,全。
(23)指镇圭之类。
(24)镇星。即土星。
(25)姓。明有镇海。见《万姓统谱·震韵》。[②][tián][《集韻》亭年切,平先,定。]通“填1”。“镇2”的繁体字。亦作“鎭2”。

康熙字典

【字彙】俗鎭字。

说文解字

博壓也。从金眞聲。

博壓也。从金眞聲。陟刃切〖注〗,古文。

(鎭)博壓也。博當作簙。局戲也。壓當作厭。笮也。謂局戲以此鎭壓。如今賭錢者之有樁也。未知許意然否。引申之爲重也。安也。壓也。从金。眞聲。陟刃切。十二部。

镇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zhèn
①<动>压。枚乘《上书谏吴王》:“系方绝,又重~之。”【名】压物的东西。《九歌•湘夫人》:“白玉兮为~。”
②<动>压抑;抑制。《九章•抽思》:“览民尤以自~。”【又】镇慑;镇住。《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魏明帝西~长安。”
③<动>安定。《史记•高祖本纪》:“~国家,抚百姓。”
④<名>市镇。《宋史•岳飞传》:“飞进军朱仙~。”
【镇压】⒈以身相互挤压。⒉用武力压制。

带"镇"字的组词

丁堰镇 、上社镇 、上镇 、下镇 、中镇抚 、乡镇 、乡镇企业 、书镇 、五镇 、京镇 、人镇 、仙桃镇 、仙镇 、作镇 、便民仓镇 、倒湖镇 、八镇 、六镇起义 、兵镇 、内镇 、军镇 、冰镇 、冰镇汽水 、出镇 、利仁镇 、剧镇 、北斗镇 、北港镇 、北镇 、卧镇 、卫星城镇 、压镇 、叛镇 、后镇 、吴镇 、四乡八镇 、四镇 、圩镇 、坐镇 、坐镇雅俗 、城镇 、城镇居民 、埔里镇 、墟镇 、外镇 、大镇 、头份镇 、守镇 、安镇 、宝镇 、封镇 、小镇 、局镇 、山镇 、岳镇 、岳镇渊渟 、崧镇 、州镇 、巨镇 、市镇

带"镇"字的成语

四乡八镇 、坐镇雅俗 、岳镇渊渟 、故作镇静 、柔远镇迩 、矫情镇物 、镇定自若 、镇日镇夜

《镇》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镇临 、镇俗 、镇公所 、镇军 、镇南关大捷 、镇南关起义 、镇卫 、镇压 、镇压反革命运动 、镇厌 、镇反 、镇台 、镇唬 、镇国 、镇圭 、镇圻 、镇城 、镇夜 、镇妥 、镇子 、镇宁 、镇宅 、镇守 、镇安 、镇定 、镇定自若 、镇宝 、镇家 、镇尺 、镇山 、镇山太岁 、镇市 、镇帏犀 、镇帷犀 、镇常 、镇店 、镇御 、镇心 、镇思 、镇息 、镇慑 、镇慰 、镇戍 、镇扞 、镇扼 、镇抚 、镇抜 、镇捍 、镇据 、镇控 、镇摄 、镇日 、镇日价 、镇日家 、镇日镇夜 、镇星 、镇服 、镇标 、镇止 、镇殿将军 、镇民 、镇江保卫战 、镇江市 、镇流器 、镇浮 、镇物 、镇犀 、镇率 、镇畿 、镇痉 、镇监 、镇石 、镇神头 、镇神头势 、镇笮 、镇纸 、镇统 、镇绥 、镇肉 、镇胆 、镇臣 、镇讨 、镇辑 、镇远县 、镇迮 、镇遏 、镇重 、镇锁 、镇长 、镇集 、镇靖 、镇静 、镇静剂 、镇驻

《镇》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中镇抚 、乡镇企业 、冰镇汽水 、吴镇(1280-1354)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岳镇渊渟 、开镇猪 、故作镇静 、景德镇市 、柔远镇迩 、玉镇纸 、矫情镇物 、藩镇割据 、镇日镇夜

《镇》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下镇 、乡镇 、书镇 、五镇 、京镇 、仙镇 、作镇 、八镇 、兵镇 、内镇 、军镇 、冰镇 、出镇 、剧镇 、北镇 、卧镇 、卫星城镇 、压镇 、叛镇 、后镇 、吴镇 、四镇 、圩镇 、城镇 、墟镇 、外镇 、大镇 、守镇 、安西四镇 、安镇 、宝镇 、封镇 、小镇 、局镇 、山镇 、岳镇 、崧镇 、州镇 、巨镇 、市镇 、府镇 、廉镇 、开镇 、征镇 、总镇 、抚镇 、提镇 、文镇 、方镇 、望镇 、朱仙镇 、村镇 、楚镇 、漠河镇 、狮泉河镇 、玉镇 、环镇 、留镇 、督镇 、移镇 、符镇 、纸镇 、自镇 、节镇 、芙蓉镇 、藩镇 、街镇 、要镇 、辅镇 、边镇 、还镇 、进镇 、重镇 、隅镇 、雄镇 、集美镇 、集镇 、静镇 、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