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鞄字的意思

鞄
拼音páo
注音ㄆㄠˊ
部首革部
总笔画14画 结构左右
笔顺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フフ一フ统一码9784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áo(ㄆㄠˊ)

⒈  古指制皮革的工人。

⒉  古同“匏”,八音之一。

⒊  古同“枹”,鼓槌。

⒋  姓。

English

to work hides; leather bag

鞄(繁体字:鞄)   拼音: páo  注音:ㄆㄠˊ

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4画  康熙字典:鞄(14画)

简体部首:革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4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革 包”

繁体部首: 革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独立,儒雅,独立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AFQN   仓颉:TJPRU   郑码:EERY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47512

统一码:9784   笔顺编号: 12212511235515   笔顺读写:横竖竖横竖折横横竖撇折折横折   鞄的笔顺 一丨丨一丨フ一一丨ノフフ一フ

汉语大字典

[①][páo][《廣韻》薄交切,平肴,並。][《廣韻》防教切,去效,並。][《廣韻》薄巧切,上巧,並。][《廣韻》匹角切,入覺,滂。]
(1)古代制革工。
(2)通“枹”。鼓槌。
(3)皮包。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匹角切,音璞。【說文】柔革工也。讀若朴。【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韗韋裘註】鮑,或爲鞄。倉頡篇有鞄?。【釋文】鞄,匹學切。劉音僕。 
又【唐韻】蒲角切【集韻】弼角切,?音雹。
又【集韻】蒲沃切,音僕。
又匹沃切,砲入聲。
又【廣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
又【廣韻】蒲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音鮑。
又【廣韻】防敎切【集韻】皮敎切【韻會】【正韻】步敎切,?音鉋。義?同。?字原作北下宛。鞄?或鞄䆓。

说文解字

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讀若朴。《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鞄卽鮑也。

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讀若朴。《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鞄卽鮑也。蒲角切

(鞄)柔革工也。从革。包聲。蒲角切。古音在二部。讀若朴。朴在三部。合音㝡近。劉昌宗音僕。周禮曰。柔皮之工鮑氏。鮑卽鞄也。鮑鞄字舊互譌。今正。考工記。攻皮之工五。函鮑䩵韋裘。先鄭云。鮑讀如鮑魚之鮑。書或爲鞄。蒼頡篇有鞄?。又鮑人之事。後鄭云。鮑、故書或作鞄。許云鮑卽鞄者、謂周禮之鮑卽蒼頡篇之鞄。鞄正字。鮑假借。?部云。易曰突如其來如。不孝子突出。不容於内也。?卽易突字也。謂?正字。突假借。文意正相似。

英语翻译

to work hides; leather bag

带"鞄"字的组词

鼓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