髵(繁体字:髵) 拼音: ér 异体字:而
部首:髟部 部外笔画: 6画 总笔画:16画 康熙字典:髵(16画)
简体部首:髟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6画 造字法: 可拆字为“髟 而”
繁体部首: 髟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吉凶寓意:中 姓名学:敏锐,大气,阳刚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DEDJ 仓颉:SHMBL 郑码:CHGL 中文电码: 区位码: 四角号码: 72227
统一码:9af5 笔顺编号: 1211154333132522 笔顺读写:横竖横横横折捺撇撇撇横撇竖折竖竖 髵的笔顺 一丨一一一フ丶ノノノ一ノ丨フ丨丨
汉语大字典
[①][ér][《廣韻》如之切,平之,日。]
(1)多毛貌。
(2)颊毛。
(3)见“髬髵”。
【廣韻】如之切【集韻】【韻會】人之切【正韻】如支切,?音而。【說文】本作而。頰毛也。【註】今俗別作髵。【玉篇】多毛貌。亦作耏。
又【廣韻】髬髵,獸奮鬣貌。詳髬字註。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如之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髵,非是。
(而)須也。象形。各本作頰毛也、象毛之形。今正。頰毛者、須部所謂?須之類耳。禮運正義引說文曰。而、須也。須謂頤下之毛。象形字也。知唐初本須篆下頤毛也。而篆下云須也。二篆相爲轉注。其象形、則首畫象鼻耑。次象人中。次象口上之頾。次象承漿及頤下者。葢而爲口上口下之總名。分之則口上爲頾。口下爲須。須本頤下之專偁。頾與承漿與頰?皆得偁須。是以而之訓曰須也象形。引伸假借之爲語䛐。或在發端。或在句中。或在句末。或可釋爲然。或可釋爲如。或可釋爲汝。或釋爲能者、古音能與而同。叚而爲能。亦叚耐爲能。如之切。一部。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工記梓人文。鄭云。之而、頰
也。戴先生云。鱗屬頰側上出者曰之。下者曰而。此以人體之偁施於物也。按顧氏玉篇以而部次於毛毳冄之後。角皮之前。則其意訓而爲獸毛。絕非許意。凡而之屬皆从而。
whiskers, bristles on the jaws of an animal
髬髵 、髵髵
《髵》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髵髵
《髵》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髬髵 、髵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