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鱠字的意思

鱠
拼音kuài
注音ㄎㄨㄞˋ
部首魚部
总笔画24画 结构左右
笔顺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ノ丶一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统一码9C60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kuài(ㄎㄨㄞˋ)

⒈  〔鱠魚〕即“鰳魚”。亦作“快魚”。

⒉  同“膾”。細切肉。

⒊  魚鱠。魚細切作的餚饌。

⒋  方言。鱖魚。

English

minced fish; hash

鲙ㄎㄨㄞˋkuài名

细切的鱼肉。如:「鲜鲙」、「莼羹鲈鲙」。《集韵·去声·太韵》:「脍,《说文》:『细切肉也。』或从鱼。」宋·陆游〈双头莲·华鬓星星〉词:「空怅望,鲙美菰香,秋风又起。」同「脍 」。

细切鱼肉烹调成肴馔。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汉字: 鱠

拼音: [kuài]

注音: ㄎㄨㄞˋ

部首: [魚]  鱼字旁

笔画: 24 部外:13

异体字: 膾 鲙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简体字形: 鲙

统一编码: 基本区 U+9C60

其它编码: 五笔:qowj 仓颉:nfoma 郑码:rolk 四角:28366

笔顺编码: 352512144443412524312511

笔顺笔画: 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ノ丶一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笔顺名称: 撇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 点 点 点 撇 捺 横 竖 横折 竖 点 撇 横 竖 横折 横 横

康熙字典解释

鱠【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集韻》《正韻》?古外切,音膾。細切肉也。《干祿字書》膾通鱠。

又《博物志》吳王江行食魚膾,棄殘餘於水,化爲魚,名膾殘,卽今銀魚。

说文解字解释

膾【卷四】【肉部】

細切肉也。从肉會聲。古外切

说文解字注

(膾)細切肉也。所謂先藿葉切之、復報切之也。報者、俗語云急報。凡細切者必疾速下刀。少儀注云。報讀爲赴疾之赴。拔赴皆疾也。从肉。會聲。古外切。十五部。

“鱠”字组词

鱠蟲、 鮮鱠、 吳餘鱠、 鱠鱸、 鱠鱠、 鱠縷、 魚鱠、 斫鱠、 鱸魚鱠、 鱸鱠、 鱠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