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繁体字:鮑) 拼音: bào 注音:ㄅㄠˋ 异体字:鮑蚫
部首:鱼部 部外笔画: 5画 总笔画:13画 康熙字典:鲍(16画)
简体部首:鱼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13画 造字法:形声:从鱼、包声 可拆字为“鱼 包”
繁体部首: 鱼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水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聪明、祥瑞、宝贵之意 字体结构:左右
五笔:QGQN 仓颉:NMPRU 郑码:RRY 中文电码:7637 区位码: 1711 四角号码: 27112
统一码:9c8d 笔顺编号: 3525121135515 笔顺读写:撇折竖折横竖横横撇折折横折 鲍的笔顺 ノフ丨フ一丨一一ノフフ一フ
汉语大字典
[①][bào][《廣韻》薄巧切,上巧,並。]“鲍1”的繁体字。
(1)盐渍鱼;干鱼。
(2)盐渍,腌制。
(3)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腹足纲软体动物。贝壳坚厚,可入药,我国沿海均产,为海味珍品。
(4)通“鞄”。古代鞣治皮革的工人。
(5)姓。春秋齐有鲍叔。见《左传·庄公九年》。[②][bāo][《集韻》班交切,平爻,幫。]“鲍2”的繁体字。人名用字。
【唐韻】薄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音抱。【說文】饐魚也。【玉篇】漬魚也。今謂裛魚。【釋名】鮑魚,鮑,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急就篇註】鮑亦海魚,加之以鹽,而不乾者也。【周禮·天官·籩人】膴,鮑魚,鱐。【註】鮑者,於楅室中糗乾之,出於江淮也。【史記·貨殖傳】鮑千鈞。【註】鮑,膊魚也。謂破開中,頭尾不相離爲鮑,謂之膊關者也。【周語】鮑魚不登俎豆。【家語】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又姓。【左傳·莊十四年註】鮑叔牙,小白之傅。【齊語】鮑叔牙,齊大夫姒姓之後。
又與鞄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註】鮑,或書爲鞄。蒼頡篇有鞄?。
又【集韻】披交切,音拋。魚名。
又【集韻】班交切,音包。人名。楚有申鮑胥。通作包。
饐魚也。从魚包聲。
饐魚也。从魚包聲。薄巧切
饐魚也。饐、飯傷溼也。故鹽魚溼者爲饐魚。周禮籩人有鮑。注云。鮑者、於室中
乾之。出於江淮。師古注漢書曰。鮑、今之䱒魚也。鄭以爲於煏室乾之。非也。秦始皇載鮑亂臭、則是䱒魚耳。而煏室乾者、本不臭也。䱒於業反。按玉篇作裛魚。皆當作浥耳。浥、溼也。釋名曰。鲍、腐也。埋藏淹使腐臭也。从魚。包聲。薄巧切。古音在三部。
abalone; dried fish; surname
二鲍 、入鲍忘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沈鲍 、玩鲍 、管鲍 、管鲍之交 、管鲍交 、管鲍分金 、谢鲍 、跳鲍老 、迁兰变鲍 、颜鲍 、鲍人 、鲍令晖 、鲍参军 、鲍叔 、鲍叔牙 、鲍子知我 、鲍清风 、鲍照 、鲍老 、鲍老儿 、鲍肆 、鲍螺 、鲍谢 、鲍酪 、鲍鱼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入鲍忘臭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管鲍之交 、管鲍分金 、迁兰变鲍 、鲍子知我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鲍》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鲍人 、鲍参军 、鲍叔 、鲍嘉 、鲍夕阳 、鲍姑 、鲍姑井 、鲍子知我 、鲍孤雁 、鲍室 、鲍家句 、鲍家姑 、鲍家诗 、鲍庾 、鲍方(1922- ) 、鲍林 、鲍氏骢 、鲍气 、鲍清风 、鲍照 、鲍照(约414-466) 、鲍羹 、鲍老 、鲍老儿 、鲍肆 、鲍舍 、鲍螺 、鲍谢 、鲍酪 、鲍里斯·戈东诺夫 、鲍鱼 、鲍鱼之次 、鲍鱼之肆
《鲍》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入鲍忘臭 、如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 、管鲍之交 、管鲍交 、管鲍分金 、跳鲍老
《鲍》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二鲍 、江鲍 、沈鲍 、玩鲍 、管鲍 、腐鲍 、谢鲍 、迁兰变鲍 、颜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