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繁体字:麓) 拼音: lù 注音:ㄌㄨˋ 异体字:㯟
部首:鹿部 部外笔画: 8画 总笔画:19画 康熙字典:麓(19画)
简体部首:鹿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9画 造字法:形声:从林、鹿声 可拆字为“林 鹿”
繁体部首: 鹿部 汉字是否常用:否 汉字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姓名学:温柔,稳重,魅力之意 字体结构:上下
五笔:SSYX 仓颉:DDIXP 郑码:FFTX 中文电码:7785 区位码: 3420 四角号码: 44212
统一码:9e93 笔顺编号: 1234123441352211535 笔顺读写:横竖撇捺横竖撇捺捺横撇折竖竖横横折撇折 麓的笔顺 一丨ノ丶一丨ノ丶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
汉语大字典
[①][lù][《廣韻》盧谷切,入屋,來。]
(1)山脚。
(2)山脚下的林木。
(3)管理山林、苑囿的官吏。
(4)通“録”。领录。《书·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孔传:“麓,録也。納舜使大録萬機之政,陰陽和,風雨時,各以其節,不有迷錯愆伏。”《汉书·王莽传中》:“予前在大麓,至于攝假。”《後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刘昭注引汉桓谭《新论》:“昔堯試於大麓者,領録天子事,如今尚書官矣。”一说指山林。
(5)见“麓麓”。
〔古文〕㯟【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谷切,音祿。【釋名】山足曰麓。麓,陸也。言水流順陸,燥也。【周禮·地官·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註】平林麓之大小及所生者,竹木生平地曰林,山足曰麓。【詩·大雅】瞻彼旱麓。【傳】旱,山名。麓,山足也。
又【說文】麓,守山林吏也。
又錄也。【書·舜典】納于大麓,烈風雷雨弗迷。【傳】納舜使大錄萬幾之政。【註】亦曰山足。
又與鹿通。【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穀梁傳】林屬於山爲鹿。
又叶錄直切,音力。【易林】被服文德,升入大麓,四門雍肅,登受大福。福,音逼。考證:〔【周禮·地官·林衡】掌巡麓之禁令。〕 謹照原文麓字上增林字。
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㯟:古文从录[?]。
守山林吏也。从林鹿聲。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 㯟,古文从录。盧谷切
(麓)守山林吏也。左傳。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杜曰。衡鹿、官名也。按鹿者、麓之假借字。天子曰林衡。諸侯曰衡鹿。皆守山林吏也。晉語。史黯曰。主將適螻而麓不聞。韋曰。麓、主君苑囿者。從林。鹿聲。盧谷切。三部。按此亦形聲包會意。守山林之吏、如鹿之在山也。一曰林屬於山爲麓。春秋傳曰。沙麓崩。春秋僖公十四年文。三傳同。榖梁傳曰。林屬於山爲麓。周禮、王制皆云林麓。鄭云。山木生平地曰林。生山足曰麓。詩大雅旱麓毛曰。麓、山足也。葢凡山足皆得偁麓也。亦假借作鹿。易。卽鹿無虞。虞翻曰。山足稱鹿。鹿、林也。
(㯟)古文從彔。彔聲。
foot of hill; foothill
lù
①<名>山脚下。《登泰山记》:“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登。”
②<名>管理苑囿的官。《国语•晋语九》:“主将适蝼,而~不闻。”
东麓 、大麓 、山麓 、岩麓 、岳麓 、岳麓书院 、岳麓山 、旱麓 、林麓 、沙麓 、纳麓 、翠麓 、衡麓 、阴麓 、高麓 、麓原 、麓山寺碑 、麓林 、麓薮 、麓麓
《麓》字在开头能组哪些词
麓原 、麓林 、麓薮 、麓麓
《麓》字在中间的能组哪些词
岳麓书院 、岳麓山
《麓》字在结尾组词有哪些
东麓 、大麓 、山麓 、岩麓 、岳麓 、旱麓 、林麓 、沙麓 、纳麓 、翆麓 、衡麓 、阴麓 、高麓 、麓麓